大官,什麼事能做什麼不能做他不知情?
既然是周大人上的摺子,幾人互相使過眼色,改口說他們無法想象,也不敢篤定說不能。
果然就像周知府想的那樣,皇上並沒有直接行賞,而是任命了欽差大臣,且派出好幾位精通農事的官員去往臨州,讓他們把事情弄個清楚明白。若是謠言,那是欺君,依律論處。若此事不虛,那就把這種新式種法弄明白,寫摺子呈回來。
一番磨蹭,直至八月,欽差大臣抵達臨州,一行在臨州修整兩日,跟著就去了康平。
這時正是鄉試期間,按理說,每到這時所有人都在關注誰能榜上提名,誰能飛黃騰達。今年卻不是這樣,因為“陳鄉喬馬鈴薯”聲名遠播,臨州府下轄的各縣各鄉都在議論此事,還有憑想象給他編了故事。
有人說陳鄉喬姓農戶,他是天上管種地的大仙下凡,說要馬鈴薯增收,這不就增收了,聽說增了兩三倍!
又有人說,哪裡是兩三倍,明明是四五倍!
“不對!你們說的都不對!聽我講,我表弟家就在陳鄉……旁邊,距離可近了,說讓馬鈴薯增收的是陳鄉那個大地主喬福來的兒子,他兒子看起來病歪歪的,本來不會種地,聽說是老天爺託夢給他,教他,讓他學會了教給咱,帶咱吃飽飯!”
“是這樣?那可真是大好事!”
“可不是麼?我還聽說他不止會種馬鈴薯,還會種稻種麥種豆!”
“不得了,那真是不得了,不知道朝廷會怎麼賞他?”
“給銀給地加官進爵唄,還能怎麼?”
……
從鄉試開始之前,到結束,到謄錄完畢,到閱卷完成,到衙門放榜……這麼長時間都沒讓老百姓消停下來,往年他們還會議論一下這位學子那位老爺,這回誰也不關心科舉的事,只想知道馬鈴薯新式種法什麼時候才能推行?別人家的熱鬧哪有自家肚皮要緊?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曹耀祖中舉了,本來作為縣丞大人的公子,他考上舉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