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城,吸引守軍的注意力,數日過去後,上游的溝渠已挖妥當,韓信終於下令大軍全體備戰,當晚夜襲廢丘了。
當楊瞳接到軍令決堤渭河,已是黃昏時分,河堤掘開了豁口,湍急的河水迅猛地咆哮起來,順著溝渠朝著廢丘城的方位潮水般奔流而去,大約一個時辰後,渭水大量注入了護城河,水位暴漲,不一會就滿過了河防,不斷高漲,向城門漫過去。
城頭的守軍聽到了嘩啦啦的迅猛水流聲,都震驚萬分,等到看清河水在城牆下暴漲的時候,都驚叫大喊:“發水了,水要漫城了……”韓信已在城外發出偷襲的命令,頓時城外弓箭手、強弩手、投石手開始遠攻城頭,另外有幾個精兵揹著雷管,伏在木頭墩上划水悄悄潛行到了城門下,準備爆破城牆,放水淹城!
第三章 水淹廢丘
夜色之下,水聲滔滔,渭水決堤,洶湧的河流朝著廢丘城猛地衝灌下去,很快水流就淹沒了護城河堤,從石門牆洞不斷往城內湧灌,城內的守軍聽到了河水聲驚慌失色,急忙向城內雍王回報去了。
章邯聞訊大驚,頓時猜到了韓信的用計,氣得火冒三丈,派出其弟章平帶軍疏通水流,同時下令各城門守軍不得退卻,死守城門,以免漢軍趁亂攻城!
河水不斷注入城來,城門口計程車卒開始運土擋住,開始還有作用,但後來就難以抵擋了,就在這時,轟的一聲爆炸,守軍大驚,一處城牆炸出了豁口,河水從著豁口洶湧灌入。
天下至柔莫過於水,卻能克天下之堅,水流的衝擊力猛地湧入城池內,城上和城內的守軍頓時大聲叫喊:“渭水漫城了,渭水漫城了——”
水流摧毀了甕城的防禦,進入了主城,城內計程車卒紛紛開始擋水,爬到了高處,河水逐漸進入了街道,各街各巷都是積水,整個城池就好像被澆灌一般,到處是水。
幸好廢丘城以前是座小城邑,人口不多,章邯在此設都,由於當地秦人十分憎恨秦地的三王,畢竟若不是他們三人當初帶軍投靠了楚軍,義軍也不會那麼快攻入咸陽,也就不會有秦朝滅亡,項羽屠戮咸陽城,燒燬阿房宮了,因此搬入廢丘的百姓並不多,大概不足二十萬戶。
河水入城,百姓或多或少也遭了殃,半夜驚醒,開始排水,眼見到處是積水無法排幹,立即爬上房頂,所幸積水只有半人高,並沒有多少人被溺死,但如果再被灌一個時辰,非沖垮房屋,沒掉人影不可。
城外漢軍列陣,遠遠望著廢丘被滔滔不絕的河水衝擊,使得城內一片混亂,咆哮聲、求救聲、驚叫聲到處都是,雖然隔著兩裡地,卻也感覺到了城內的驚慌氣氛。
韓信見時機差不多了,拎著一面令旗道:“傳令下去,立即堵住河堤口,不能再灌城了。”
大將軍周苛不解問道:“韓將軍,你看城池還沒有沖垮,城內的守軍仍在,如果灌一夜城,裡面守軍必然大亂,肯定會棄城逃走,那時咱們才有可乘之機啊!”
韓信嘆道:“城內除了有十萬的守軍,更有二十萬戶百姓,如果灌城一夜,等明日一早,這城內將溺死多少無辜的百姓啊,漢軍素以仁義之師著稱,雖然我也清楚這名聲累人,並不實際,但兵書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爭奪天下的時機,仁義的名聲卻能得到底層百姓的支援擁護,我軍才能戰無不勝!”
周苛反應過來,想到要是把城內百姓都淹死了,那漢軍就怕會招惹天下大怒了,不禁暗捏一把冷汗,俯首躬身道:“將軍所言極是,末將定當銘記在心!”
韓信搖頭道:“這也是我進入漢中之後,才真正體會到的,起義時彭城義軍之所以戰無不勝,所向披靡,就是因為漢王廣發群眾,打造仁者之師,得到當地百姓擁護,至關重要!”
傳令官趕去三里外的河堤口傳令,楊瞳接到軍令,立即開始封堵河堤豁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填補上,水流逐漸中斷,半個時辰後,灌城的氣勢也減弱下來。
韓信下令道:“大軍原地休息,一個時辰後東方就要大白,那是拂曉時候,露氣凝重,也是人馬最睏乏的時刻,城內守軍擔驚受怕忙乎了大半夜,而且處處積水營房被衝,肯定人困馬乏,到時候大軍攻城,士氣如虹,定能一舉拿下廢丘城!”
“遵命!”所有將領聽到拂曉攻城,都肅穆而立,恭敬領命。
“灌將軍,天亮之前,你帶三萬騎兵在北面城門三里列陣,並不需要進攻,城內士氣低落,亂成一團,到時在我軍猛攻之下,雍軍必然堅守不住,棄城而逃,為了防止雍軍向塞、翟兩地撤退,因此只需在北城外駐紮一支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