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歇下了?”
“是。”敬公公回稟道,“太后說,若是陛下今夜來問有關岷江戰事的封賞一事,著奴告訴陛下:陛下是一國之主,只要為陛下所定,她絕無悖議。”
蕭禎努力藏住神色,靜默一瞬,慢慢轉過臉。“朕知道了。”他低聲道。高燭之下,那清貴眉宇間的擔憂此刻才十分明白地流露出來,問道:“太后今日身體如何?”
“許是日頭漸長、春日漸暖,使人愈發慵懶之故,太后這兩日吃藥後很是嗜睡。”
“御醫如何說?”
“不過體乏身虛,需要靜養回神。”
“如此……”蕭禎輕輕嘆了口氣,囑咐道,“你們要好生侍候,湯藥進補,不得懈怠。今夜夜深,朕若進去,恐打擾母后休憩。告知母后,朕與太子明日來承慶宮用晚膳。”
“是。”敬公公堆起滿臉的笑容道,“承慶宮今日不比往日,郡主和小侯爺都不再宮中,太子又忙於學業,太后難免清靜寂寞的很。陛下明日能來用膳,太后必然高興。”
蕭禎自然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皺眉道:“你不說,朕倒忽略了……夭紹去北朝已有半年,怎麼還未回來?”轉眸望著謝昶,似是不悅,“太傅,需要朕派人去北朝找一找麼?自己的外祖母重病臥榻,她身為晚輩,豈能如此逍遙在外?”
謝昶未及回答,敬公公已道:“陛下若要遣人去北朝尋郡主,奴願走一趟。”
此言倒是巧妙地借挪了蕭禎的話鋒,輕而易舉,一蹴即就。蕭禎無奈一笑,深知其後指使為誰,不便駁回,又不肯多做言語,只是四顧殿壁,故作沉吟。謝昶霜眉微抬,望著悄無聲息的裡殿。半勾的帷帳間透出一脈淺淺的光色,流澤如月,清寒刺目,不可對視良久。於是收回目光,淡然笑道:“既是如此,便勞公公走一趟,為老夫喚回那不懂事的丫頭。”
敬公公立即道:“謹遵太傅命。”躬身揖手,端出十分的恭敬,從容含笑間,利落敲定此事。
.
四月初五,朝廷的恩旨降至江夏。犒賞豐厚,封賜大度,孟津一戰立功者無不倍受鼓舞。隨恩旨同出尚書省的,另有一卷加授湘東王蕭璋為朝廷大司馬、都督諸軍的急旨。自孟津一役後,蕭璋已從江夏退回潯陽,籌措三軍糧草,收到御旨後不敢懈怠,連夜西行,四月初七,命江、豫、徐三州兵馬元帥共聚江夏城中官邸,商議戰事佈署。
北府兵既到江州,怒江戰線的防守自然有所變化。阮朝手下的三萬徐州新兵乃訓練有素的水師,自軍出徐州以來,五千戰船亦沿著怒江飄流而至。江豫兩州將士不善水戰,先前隆冬之際,尚能借助冰凍銳減的水域踏上荊州與殷桓對戰漢陽。而漢陽戰敗後,兩州軍隊退守怒江對岸,卻只能在淺灘處防守荊州軍的搶攻,因水軍甚弱、戰艦不足之故,遲遲不能再出怒江、西進荊州。
此番北府軍攜三萬水師到來正解當前僵局,蕭少卿撤出水域最廣的赤水津守兵,集江州軍於夏口,西山下陳設營寨數十里,與駐守在石陽的豫州軍營延綿一線。怒江西南淺灘的百里防線自此交給郗彥。四月初三,五千戰艦俱到江夏三江口。兩千戰艦撥給江、豫水師,其餘三千屯守赤水津。北府軍因此分為水旱兩寨,水師於江中下寨,大船巡於外,以為城郭之堅;小船居於內,便通來往,靈活掉轉。岸上另結營寨,亦擺在西山下,與江、豫兩處營寨旗杖相接。自此每至黃昏後,彤霞披山,數百里篝火不絕,無論江上岸邊,紅光映天徹地,使得荊州軍接連數日不敢貿然進犯。
但以蕭少卿與郗彥事先的揣測,此事卻是意外之外。殷桓自兵出江陵以來,戰已數月,除卻侵佔豫州西北幾座城池,別無寸功。而此戰拖久疲乏對荊州軍勢必不利,以殷桓速戰速決的急切心思,當是迅疾增添援軍,趁北府軍尚未熟悉赤水津水勢、三州軍旅調動頻繁之亂時大軍壓上,乘勢攻擊,江夏一帶防線受此壓力,不可謂不是艱險。蕭少卿與郗彥甚至已將精銳騎兵調至西山叢谷,以備殷桓水師登岸,便憑峽谷險惡地勢相阻,與荊州鐵甲決戰山野。
然連日內怒江江面平靜異常,對岸烏林渡口的數千戰艦次第擺佈,迤邐五六十里,驕陽濃烈,只映出白浪盡頭一片烏森森的陰沉氣象,並不見任何風吹草動。
“枉我在他營中待了一年,竟不曾摸清他絲毫的心思。”
江夏城郡守官署內庭中,綠柳蔭深,紅英遍地,池塘碧水託著滾圓翠荷,於漣漪中盈盈飄蕩。微風掠過庭院,花香馥郁,荷香清涼,悄然鑽過層層竹簾,溢入池邊亭閣裡。蕭少卿倚著欄杆慵懶斜坐,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