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不過――”
“南隅雖安,忘戰必危。不可不防患於未然。”
“孺子可教。”蕭少卿笑了笑,抬起頭,“信鴿呢?”
謝粲轉身從艙中角落裡取來鳥籠,捧了信鴿出來,繫好竹管,撥開竹簾,將鴿子送入霏微細雨間。眼看那“撲簌”的白羽在雨霧間慢慢不見,謝粲回過頭,本還存著幾分疑慮想問蕭少卿,卻見他已闔目倚著艙壁,眉宇間微露疲憊。
謝粲深知他這段日子操勞戰事的倦累,不敢打擾,無所事事中取過蕭少卿方才看的書卷,漫不經心地翻閱。
輕舟忽然顛晃了一下,謝粲探身出艙,問恪成:“怎麼了?”
“快到大孤山了。”恪成正忙著落帆,頭也未回道,“山風太大,我要先落帆,而後再撐杆蕩過去。”
謝粲聞言揚眸,只見漸明的天色正一縷縷撥開煙青雨霧,流水蕩蕩,輕舟滑逝,慢慢靠近那座屹立茫茫湖澤中的島嶼――大孤山。
“這山上究竟是住著什麼神聖?需要少卿大哥撇下前線戰事親自過來拜訪?”從江夏連夜趕路至彭蠡澤,千里奔波,謝粲卻至此刻也不曾明白此行的目的。
恪成抽空偷覷一眼艙中,見蕭少卿正閉眸休憩,壓低聲音對謝粲道:“江州刺史別駕蘇琰大人如今正在山上的昭明寺,我家郡王想必是來找他的吧。”
“蘇琰?好像聽說過這個名字。”謝粲正在苦苦思索時,倏聞一脈悠揚的音色自高處直墜而下。琴聲錚錚纏綿,隨著細雨飄飛湖面,婉轉而清麗,繞如流水湯湯不絕。謝粲許久不曾聽到這樣的琴聲,一時怔忡,眼前恍惚浮現往日清風明月下那人靜靜撫琴的溫柔笑顏,心中積壓許久的思念噴薄而出,不免撫著艙壁,黯然傷了好一會神。
湖上長風破空,吹斜無數涼雨。冰冷的溼潤撲入眼眸,謝粲清醒過來,茫然四顧:“是誰在彈曲子?”
“天外之音。”恪成微笑,“可不正是蘇琰大人。”
艙中,蕭少卿亦在琴聲中慢慢睜開眼,隔著微卷的竹簾望著艙外山水,清透的雙眸微微蒙上了一層薄霧。
.
及至大孤山下,恪成泊舟至岸邊,甫繫好繩索,便見兩名僧人袈袍飄飛,快步朝這邊走來。
恪成站起身,向艙中稟過,笑道:“兩位小師父別來無恙。”
“原來是郡王來了。”僧人合十而禮。
此山遠避塵世,並無尋常人家的屋舍,僅寺廟一座,名“昭明”,十幾間殿宇成塔狀聚攏,高築山頂,氣勢莊嚴。因與潯陽城相距甚遠,前來昭明寺禮佛的百姓並不多,只是蕭璋與寺中住持大師交好,蕭少卿往年也曾多次來與住持論道,這兩名僧人在山腳守門多年,因此對蕭氏主僕並不陌生,寒暄過後,當下領著諸人東行,繞過碑林,到達前往寺中的石道。
引路之前,僧人未免蕭少卿空行一趟,溫言告知道:“北朝白馬寺竺深大師圓寂後,住持師祖趕赴洛都與海內名僧整理竺深大師畢生的經論,日前還未曾回寺,郡王此行怕是――”
“我這次卻不是來請教住持師傅的。”山林峻茂,青巖孤峭,蕭少卿舉著碧綢竹傘,一襲銀袍翩然當風,徐然道,“蘇別駕可在寺中?”
“在。別駕大人於敝寺為亡母居喪持服,借住在西廂長秋舍。”
江州刺史別駕蘇琰年不過十九,自幼才氣橫溢,十二歲時因一卷《青都賦》名譽江左,謂為當世神童,也是因此被蕭璋闢為湘東王府佐著作郎,累遷刺史別駕。其父本是蕭璋帳下一員大將,早年因一場變故看破紅塵,出家為僧,於昭明寺修身,十年前已然去世。母親班於氏隻身養大蘇琰,半年前因患重病離世,臨終前託付魂歸棲所亦是大孤山昭明寺下,因此蘇琰修墓山中,借住昭明寺丁憂守孝。
長秋舍獨處大孤山西嶺,清幽僻靜,人跡鮮至。蘇琰這日亦如往常一般,坐在舍中彈琴書畫、撰寫文稿,自得世外之所的怡人安然。只是貼身隨從突然卻冒冒失失地闖進來,言道小王爺到訪。蘇琰微皺了下眉,倒無驚訝,落筆沉吟一刻,方才理了理衣襟,慢慢走出外堂。
堂上端坐北首的男子意態瀟澈,沉靜的容色歷經烽煙戰火卻絲毫不減其清美俊逸,含笑看著他:“別駕大人,久違了。”
“郡王跋山涉水來昭明寺,確實叫蘇某受寵若驚。”話雖如此,蘇琰的舉止神色卻極是從容不迫,揖手而禮,在蕭少卿下首落座,淡淡笑道:“我如今雖居方外,卻也知道江州戰事緊急,郡王如今在萬忙之間親臨寺中,定然不是為了遊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