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2 / 4)

年貨就必須開始準備了,當然性急的人家早在半月前就開始置辦年貨了。除了年貨,還要掃塵、祭灶,像老朱家長房那頭還得負責祭祖,當然其他幾房也要參與,只是不負責操辦而已。

好在,對於這些事兒,朱母經驗很是豐富,再說她手裡又不缺錢,提前月餘就準備起來了。因此,到了正日子是半點兒不慌,還親手綁了四隻公雞送去了長房那頭,用作祭祖。

其實,講究一些的人家祭祖用的是黑豬白羊,甚至還要準備三牲四果。當然,秀水村這一帶沒這麼講究,主要是講究不起來。因此,祭祖多半都是割一刀豬肉,再綁上兩隻雞鴨的。就這樣,在村裡都算是豐厚的,多的是窮人家割半斤、一斤肉來祭祖的。

祭祖的事情是由老朱家長房那頭全權操辦的,作為子孫也要去祭拜,卻同嫁進門的媳婦們沒太大關係。雖說這麼一來,顯得輕視女眷了,可王香芹樂得輕鬆,尤其男丁們都跑去長房那頭了,她們剩下的妯娌三人隨便下一鍋麵條就能把午飯對付了。

要說真有不高興的,也就是溫氏了。她認為自己是長媳,其他媳婦沒去,她總該有資格幫著祭祖吧?當然,這還不是重點,最讓她不自在的是朱母徑自綁了四隻雞送去長房一事。

雞本來就格外容易下蛋,溫氏喂得好,平均每隻母雞一年能下二三百枚雞蛋,出雛率也不低,差不多能達到六七成。經過這一年的發展,原先的五十隻小雞仔,已經擴充到了三百多隻雞,家裡人特地拆了後院的豬圈,改搭了雞棚。

朱母的意思是,早先就說好的,媳婦們幹私活要上交公中一半。當然,說是這麼說的,可實際上肯定沒那麼嚴苛,朱母一心盯著小食攤兒,對其他媳婦都是睜隻眼閉隻眼的。像溫氏養的雞,每日裡拿上一些雞蛋供家裡人一起吃,雞也是碰上日子了殺一隻,絕大部分還是歸了溫氏的。也就眼瞅著過年了,這才一次性綁了四隻,還是特地挑了公雞,沒捨得綁母雞。

這原本也在理,可甭管幹啥都怕對比。

溫氏瞧著隔壁豬舍裡的豬們被養得膘肥體壯的,王香芹捨不得殺就沒殺,到了她這頭,婆婆說捉雞就捉了,不是偏心還能是什麼?想著過年要吃肉,母雞們天冷了又不下蛋,到時候就家裡那麼多人,一天殺一隻都不夠吃的。

一想到這些,溫氏這心喲,真的是揪著疼,哪怕豬毛考了第一名都沒辦法安慰她。

忍了又忍,溫氏到底沒能忍住,趁著今個兒家裡人都不在,只得她們妯娌三人在,就問王香芹:“四弟妹啊,我看你養的那些豬都挺肥了,要不殺一頭吧,也好給家裡改善改善伙食。這雞肉哪有豬肉好吃的?豬肉肥,油多。”

殺豬那是不可能的,第一批的優良種豬啊!

王香芹搖頭道:“大嫂要是饞豬肉了,晚上同娘一聲,讓多買些豬肉回來。”

“家裡養著那麼多頭豬,還買?”溫氏急了,“你留著那麼多豬幹什麼?母豬要下崽,公豬呢?配種也不需要那麼多吧?還有啊,四弟妹你不覺得你在豬舍裡花了太多本錢嗎?”

溫氏一樣一樣的派給王香芹聽。

從一開始說要養豬,就先買了一畝地,又買了石料砍了木頭蓋了一排豬舍。之後為了方便取水,家裡特地花錢請人打了水井,還額外多買了幾塊地。再往後,豬舍不夠用了,又是重複的買石料買木頭,找人蓋了兩排豬舍。以及豬飼料不夠用,家裡買地種苜蓿,一種就是十幾畝地。

最最關鍵的是,花了那麼多成本,除了最近一個月配種得了些錢外,旁的啥收益都沒瞧見啊!

溫氏是苦口婆心的勸解著,努力讓王香芹明白,養豬不是這麼個養法的:“你把豬養大了,要麼賣整豬把錢攢下來,要麼自家殺了吃,哪兒有既然不賣又不殺的?就算想留著下豬崽,一頭老母豬還不夠?你那邊三十多頭豬啊!”

王香芹吃得差不多了,拿起碗筷欲去洗涮,順口回道:“今年三十多頭豬,明年不就百來頭了?到了後年、大後年,遲早能養到幾百頭上千頭豬。這麼著急殺做什麼?大嫂沒聽說過殺雞取卵?”

三嫂田氏瞧著這話頭不對,趕緊匆忙吃完,也跟著起身:“大嫂你就別管四弟妹了,橫豎她花的是自己的錢,又不消你出一文。”

身為弟媳婦,田氏沒底氣跟大嫂硬槓,能附和這一句已經算是她記王香芹的情了。也因此,說了這話後她趕緊起身溜了,又說自己年初二不打算回孃家了,今個兒天氣不錯,提前回趟孃家,等溫氏回過神來之後,田氏早就跑得沒影兒了。

相較而言,王香芹不怎麼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