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通學
初夏時候,天正要開始熱,德源縣裡卻興起了一種用幾根長針打毛線的技藝。除了木匠行,本來忙著劈竹子編筐簍的篾匠們也只好先放下手裡的活計,先幫著削磨起竹針來。
起先只要是一般粗細的長針就成,後來講究就大了,得有規定粗細的,什麼雨絲針、柳條針、面針、粉針……太能琢磨了,還粉針……你怎麼不說粉蒸肉呢?不過反正怎麼樣的都賣錢,倒也不白耽誤功夫。
從前在德源縣就有擀氈織絨的,自然拿羊毛紡線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這東西在德源縣不怎麼作興,也沒有專門做這個行當的。都是趕秋裡做一撥,之後還有旁的正經營生忙去,全年就靠這個沒法子餬口。
這忽然出了這麼個東西,不用上織機了,自己弄幾團線來幾根長針就能織出衣裳來,一時不管是好奇的貪新鮮的,還是真想學這門手藝的,呼喇喇一下子趕來要買羊毛線。這紡線的人家也只好全家齊上陣,把收起來的紡車搬出來,梳毛的梳毛,搓喂子的搓喂子,沒日沒夜地忙活起來。
也有人看著這買賣好做,索性自己也去弄幾臺紡車,跑雙羊鎮、翠屏鎮等地收羊毛去,回來專門紡線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自然這染坊也多了一重活兒。從前染絲線,這會子又得開始染毛線了。
知縣大人反應多快啊,趕緊又把農務司的找來了,這回說的是羊的事情。扔給他們一大摞書,都是朝廷歷年編撰的飼養牛羊的輯錄。尤其裡頭還有收剪羊毛這一塊,畢竟人家好好的穿了幾千年的衣裳,你一下子給脫一回脫一回的,得有個照應的法子。這要是脫了衣裳剛好下雨,不是就受寒了麼。羊毛年年能收,那也得有羊才成吶。
那些人家雖說勤謹,這羊卻是忽然白得的,未必有這塊的學問。就又落到農務司身上了,叫他們回去趕緊把這些書看熟了,再根據本地的時氣和這些群仙嶺裡跑來的羊的體格,擬出一篇本地養羊的得用方法來。要快!這寫完了,眾人看過,還得下鎮村給人宣講去才成。那地方多半沒什麼人識字,幹發文下去可沒什麼用!
方伯豐一回家,靈素聽了先樂,之後就皺起了眉頭。
方伯豐便問她怎麼了,靈素道:“這縣太爺是不是在算計咱們家啊?怎麼老揀些我們恰好知道的事情叫你做呢?要是不知道的,不曉得得費多少勁兒,他這可太雞賊了啊……”
方伯豐聽了這話,一口茶差點沒噴出來,如今這位大人確實同一直以來見過的“大人”們都不太一樣,可這下屬夫婦背地裡說人家“雞賊”的話,也不是很恰當吧。
忙笑道:“不是大人能料到咱們會什麼,是因為我就歸在農務這個口上,偏偏你又喜歡種地,又能耐大能進山,許多事情都沒想到有人能懂呢,偏你就剛好知道了。要是大人真能曉得咱們都會些什麼,也不用召集這麼些人了,直接把你叫去不完事了?”
靈素方才自己說完就已經醒過悶來了,聽方伯豐這麼說了就在那兒笑。
這些羊還是她見群豺霍霍地太厲害,偷偷給弄來凡間的呢,該怎麼養?她都養好幾年了麼!
說著話,就在那裡掰著手指頭一條條說給方伯豐聽。方伯豐一聽連羊受了風寒給喂什麼草、若拉稀了用什麼草藥熬湯灌的法子都有,心裡就認定不是她自己的能耐。一問之下,靈素就說是進山看谷大夫的時候,跟沿路村寨裡的人學的。
反正那些村寨多半也都得她送了羊了,人家本來就養著些高山上的羊的,自然知道不少這養羊剪羊毛的規矩,她也藉著別的村人的名義,把自己知道的告訴過他們,這兩相一合,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也說不明白了,一筆糊塗賬。
不過寫下來卻挺明白。這雙羊鎮從前也不少養羊,不過都是為了吃的多,這羊毛在德源縣乃至山南道這一帶都沒什麼產業,且那些羊都是薄薄一層直溜溜的毛,本來也不適合紡線織衣裳。同靈素趕下來的那群尖臉彎角羊不是一回事兒。
這是“真有神助”,沒兩天這東西就寫完了,司裡先過了一遍,拿去給知縣大人的時候,方伯豐特地把靈素的功勞歸在裡頭了。倒不是為了替自己媳婦邀功,他是怕自己最近這些活計因為得了家裡人的幫忙,都特別順遂,萬一大人以為這農事上的東西到了他手裡就活該都這麼順遂的,那往後萬一來一個家裡一家老小都不曉得的事情,不就糟糕麼了?所以還是事先說明白了才好。
知縣大人聽說方伯豐的媳婦還沒事往高山上去給那邊的住家送鹽巴藥材,連連點頭,又道:“要是往後你跟著我一路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