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聞鼓響了起來。咚咚咚。
衙門的人開了門一看,頓時被眼前的場面嚇
了一跳。
那新婦豔妝濃抹,卻遮不住憔悴,她敲罷,登地扔下木捶,喊道:“民女有冤!”
――――――――――――――――――――
京城的知府不好當。頂著柳李兩大家族中人難以言語的目光,那知府嚥了一口唾沫:“臺下女子,狀告何人?”
“一告柳家,草菅人命,逼死佃農無數!”
“二告柳家,強奪親妹策論,弄虛作假!”
“三告世道荒唐,不許女子科考,埋沒英才!”
知府想:“原是個瘋婦。”
這場鬧劇,最後知府格外善解人意地讓柳李兩家把這個“瘋婦”帶回家去。並格外“寬容大度”地表示:鑑於此女子發瘋,這登聞鼓便敲得不算數了。
這樣的新婦,李家說可不敢要。因此當晚第二天,就悄悄一頂小轎子,抬回了柳家。
讓柳家,自己“處理”。
然後李家只是對外表示新婦身體不好,需要靜養在內宅。
滿城百姓都好奇當日拿喊冤的新婦到底要喊什麼冤。只是知道內情的柳李兩家,都齊齊閉了嘴,嚴令當場的族人不許言語。
從此,這個少女便在兩家成了忌諱。
身體雖然虛弱,卻一直不至於臥病在床的柳玉煙,被悄悄地送到了一個偏僻的院子裡鎖著。
據說開始病得厲害起來。
那是在冬天的一個日子裡。
冷得厲害。因此看守的僕人們都去躲懶了。
柳三郎費勁心思,終於在那一日悄悄翻了進去。
只是一見妹妹的面,他驟然大忪,幾至淚下:“玉煙,玉煙,何至於此……”
床上那是一床破爛的棉絮,躺在破爛棉絮堆裡的柳玉煙形銷骨立,病得幾乎不成人形。看見柳三郎,她慘白的臉上竟然有一絲微笑:“阿兄,你來了。”
柳三郎又怒極,又是悲極:“我……我去給你拿我房裡的錦被……”
柳玉煙阻止:“不要。阿兄。是我說,我再不願用柳家的那些所謂富貴東西。”
她費勁力氣要坐起來,卻坐不起來。
柳三郎連忙上前,把她靠在自己肩膀上。脫下外袍裹在她身上。
她的面容慘白得不見一絲血色,嘴唇青紫,目光卻極黑極亮:“阿兄,我痛快。我痛快。終於當著所有人的面,喊出了我要的。”
柳三郎顫著聲音:“你太傻了。”
柳玉煙笑道:“阿兄,你還記得我小時候那一年嗎?阿母帶我們去看廟會。”
柳三郎聽了,發愣。半晌,低低說:“自然記得。”
他們與大兄是一母所出。他和玉煙是龍鳳胎。然而他們兄妹出生的時候,爹正歡喜一個外頭的女人。
阿母難產慘叫,幾欲身死的時候。爹卻正在為那女子描眉,一派恩愛。阿母剛從死地裡掙出命來,爹就就裝作去關懷愛妻的模樣,旁敲側擊,問接這女人入府的事。
因此阿母生下他們,自此就對爹心冷了。連帶著,也不喜歡他們兄妹,在接二連三的妾侍進來後,阿母更是堪破紅塵,住到了柳府的庵堂裡,鎮日吃齋唸佛。
除了沒剪頭髮,就和出了家沒甚兩樣。
他們兄妹的事,很少過問,都是交給奶嬤嬤。
他甚至記得小時候,玉煙還偷偷管奶嬤嬤問過:那位偶爾來看他們兄妹,神色卻總是冷冰冰的師太,究竟是什麼名號?
因此少有的和顏悅色的日子,便記得十分清楚。
何況那一日,從簾子裡偷偷看出去。那狀元郎一身錦衣,頭戴宮花,身披紅綢,騎著高頭白馬,朝著宮門而去,意氣飛揚。
玉煙年紀小,只是莫名覺得十分羨慕,看得出神了,脫口而出:“讀書竟光彩至此!”
馬車裡卻聽見一貫淡淡無言語的阿母說:“讀書再光彩,這也是和女人無關的光彩。”
幼時的記憶模糊了,只是這句話,依舊記得清楚。
柳玉煙用力握著他的手,但實際力度輕得好像要飄開:“少女時,享家族的富貴。出嫁後;相夫教子,享夫家的富貴。那樣是很多閨閣女子的人生。可是阿兄,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啊……”
她眼裡漸漸有了一點溼潤:“我受不了自己享的富貴是老百姓身上血肉裡出來的。我也受不了自己一輩子都是父兄、夫君背後的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