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布拉德已經儘量小心了,他幾次都被記者的提問氣到了,但腦海裡還是反覆閃過馬丁的叮囑,努力控制著自己的脾氣。可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布拉德本來就是比較衝動、比較張揚的個性,他不介意在媒體面前秀恩愛,他喜歡在媒體面前感受粉絲的歡呼,他享受鎂光燈籠罩時的炙熱和美妙。所以,當“雨果”的名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起時,在女友克里斯蒂娜…艾伯蓋特面前丟了面子已經讓他覺得很鬱悶了,而“燃情歲月”首映式又再次被不在場的雨果搶走風頭更是讓布拉德憋屈得想要吐血。
於是,那一句話就脫口而出了,“我不知道整個過程如何,但我知道,今天站在電影首映式上的是我。我,布拉德…皮特!”
雖然這只是一時氣話,但說完之後,布拉德卻沒有覺得後悔,相反胸膛的一口惡氣終於吐了出來,隨後,他也沒有再理會記者的反應,拉著女友頭也不回地就離開了。這一次,記者們也沒有再去煩他,因為這一句話就足夠了。
果然,第二天新聞報道立刻就見報了,“布拉德:今天的主角是我,不是雨果!”、“布拉德向雨果下戰貼”、“布拉德和雨果的對決火花四射”、“布拉德強調:雨果是手下敗將”、“‘雨果只是一個普通的對手’,布拉德如是說”、“布拉德強調自己才是主角,對雨果表示不滿”……這一篇一篇報道滿天飛,將雨果和布拉德直接就放到了對立面上。
再加上“娛樂週刊”爆料的“燃情歲月”選角內幕,剎那間所有受眾都認為:雨果和布拉德有深仇大恨,至少也是彼此看不順眼,恨不得兩個人就在哪個公共場合來一場拳擊賽了。即使沒有直接打起來,他們也希望看到雨果和布拉德隔空對罵——雖然肯定沒有潑婦罵街那麼精彩,但看兩個男人在媒體面前飆粗口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面對這種情況,媒體自然不可能放過當事人,勢必要進行跟蹤炒作一番。
不過雨果對於這種新聞一向都是不屑一顧的,他對於記者完全不理會,裡克…羅森和約瑟夫…吉布斯也都直接拒絕做出任何回應,這種態度其實就是在釋放一個資訊:這些都是媒體的自說自話,和雨果沒有任何關係。
另外一邊,布拉德的經紀人馬丁自然也不會坐視不理,這一次他沒有讓布拉德再次出馬,而是安排了一場專訪,他自己親自上陣,表示這一切只是媒體的過度解讀,雨果和布拉德雖然不是好朋友,但也是有私交的,即使是競爭,也是良性競爭,根本沒有媒體說得那麼誇張。馬丁甚至還提起了當初“義海雄風”試鏡時他對雨果的良好印象。這一切公關舉動讓劍拔弩張的氣氛緩和了許多。
即使如此,雨果和布拉德的對決還是不可遏制地被媒體宣揚了起來,並沒有像幾周之前“夜訪吸血鬼”首映式之後那樣不了了之,在媒體的刻意經營之下,還有哥倫比亞影業出於炒作考量之下的沉默,整個新聞不斷髮酵,甚至成為了“燃情歲月”宣傳期最大的亮點,吸引了不少觀眾走進電影院去欣賞這部“話題之作”。
經過此役,相信未來所有人提起雨果和布拉德時,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兩個人不對付”,這種效果是記者們所希望看到的,但效果之出色卻是記者們所沒有預料到的。
從湯姆、布拉德和雨果的三強對決,發展到布拉德和雨果的二人轉,“夜訪吸血鬼”疲態盡顯逐漸退場之後,“燃情歲月”強勢登場,成為了“低俗小說”最大的競爭對手。
客觀來說,投資三千萬美元的“燃情歲月”並不是商業電影,而是類似於“大河戀”、“告別有情天”這樣帶有濃郁詩意的作品,被普遍認為是一部能夠在頒獎典禮上有所作為的佳作。
這也是媒體將舉行首映的“燃情歲月”和進入放映第十週的“低俗小說”放在一起比較的原因,二者票房方面確實是可以比較一番的——前者率先進行點映,後者上映第十週票房也進入了平緩增長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電影的口碑之爭。
“夜訪吸血鬼”的口碑譭譽參半,但是在影迷之間卻取得了意外效果,整體形勢自然無法與被譽為九十年代最重要作品之一的“低俗小說”相抗衡;而強勢來襲的“燃情歲月”除非有“霍華德莊園”那樣的高度,否則也很難與“低俗小說”平起平坐。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低俗小說”是跨時代的重要作品,毫不誇張地說,那是十年才能出現一部的佳作。
不知道是不是收到了所謂對決新聞的刺激和壓制,“燃情歲月”上映之後,口碑顯然受到了“低俗小說”的影響,整體走勢讓人頗為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