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蘭開斯特指著記者的鼻子破口大罵、口出狂言,看著蘭開斯特因為出離的憤怒而失去理智,看著蘭開斯特為了保護父親而豁出一切、聲嘶力竭,看著蘭開斯特大膽無畏地與媒體進行對抗從而伸出了自己的中指。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都是爆點。
比起情侶甜蜜約會來說,第三者破壞一段感情更加吸引眼球;比起好友聚會來說,親密友人大打出手更加吸引視線;比起事業蒸蒸日上來說,幕後的齷蹉更加引人興趣……當事實真相不再重要,當新聞爆點成為重點;當言論自由不再重要,當報紙銷量成為重點;當輿論監督不再重要,當商業利益成為頭條,市場取向已經在悄無聲息改變媒體本質。
現在,越來越多媒體為了討好受眾,摒棄了媒體的本質,標題越來越驚悚,頭條越來越誇張,負面新聞越來越嚴重,整個市場的風氣已經逐漸改變了。可以預見的是,‘言論自由’這句話已經偏離了原本軌道,被賦予商業屬性之後,成為了商人們謀求暴利的手段,他們在乎的不是真相,而是利益。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未來總有一天,新聞媒體也不再高尚,記者職業也不再令人嚮往,一切都只是和華爾街一樣的利益、利益、利益,那麼,在那一天到來之前,‘無冕之王’在加冕皇冠之前也就要從王座走下來了。
‘我拒絕回答’,這是蘭開斯特面對已經商業化媒體的回應;一根中指,這是蘭開斯特面對已經迷失了本質的記者的指責。
隱藏在這一次蘭開斯特‘家庭暴力’疑雲的背後,卻是整個新聞媒體行業的墮落。一切都如同去年邁克爾…傑克遜事件一般,沒有人詢問真相,沒有人詢問原因,所有人只是盲目地跟隨著爆點,彷佛所有媒體都團結到了一起,然後用手中的筆作為武器朝著蘭開斯特進攻。於是,新聞爆炸了,輿論爆炸了,焦點爆炸了。但卻沒有人注意到:其實這就是一場鬧劇。
有人真正相信媒體對雨果的質疑嗎?那些沒有任何論據支撐的猜測,出現在各大報刊雜誌之上,只是讓這些媒體淪落成為超市小報的水準。
看一看今天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那一根中指是如此鮮明如此齊整,卻不由讓人們感到寒心、感到可悲,因為這就是無冕之王走下王座的鐵證。”
“紐約時報”的支援毫無疑問是十分隱晦的,他們並沒有真正討論雨果的這一次事件,而是透過事件本身去看到本源,也可以認為是在“洛杉磯時報”報道的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
但即使如此,還是可以感受得到“紐約時報”對於雨果的支援,不僅是“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同時還有其他諸多報紙,他們都沒有因為“記者同行”的遭遇而同仇敵愾,相反,他們還是冷靜下來仔細推敲。
雖然這一次事件聲勢浩大,甚至上升到了公眾人物和媒體的對抗、上升到了新聞媒體濫用言論自由的層面,但是整體而言,整個輿論風暴卻是旗鼓相當。咒罵雨果的人和支援雨果的人不相上下,事件直接從單純的娛樂事件成為了社會問題。
事實上,這的確是社會問題。正如“紐約時報”所擔心的一樣,十年之後,無冕之王不再強勢,新聞媒體不再令人羨慕,商業利益的追求凌駕於事實真相的重要,彼時,記者只是記者,一個普通的職業,而不再是無冕之王。
而這一切的崩潰其實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經出現了,並且在九十年代中期逐漸暴露出來。讓人吃驚的是,“雨果家庭暴力”事件恰恰成為了這一問題浮出水面的導火索,並且在未來十年連綿了下去。
第1039章 投名契約
名譽和聲望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人們要建立自己的名譽和聲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想要達到一定的高度更是充滿了艱難險阻;但要毀壞名譽和聲望卻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一件醜聞就可以毀掉一個人一生的努力。
比爾…克林頓,美國曆史上最富人格魅力的總統之一,卻在1996年大選結束之前,爆發了驚天的性。醜聞,莫妮卡…萊溫斯基(Monica。Lewinsky)的名字一夜之間響徹全美,成為了克林頓政府的歷史上最不光彩,然而卻最又生命力的一頁。這使得克林頓成為了美國曆史上第二位被彈劾的總統。
即使在十幾年之後,人們提起克林頓時,總是會不由自主調侃他這一次家喻戶曉的風。流。韻。事。
這就是名譽和聲望,像一座沙子城堡,花費了無數精力搭建起來,卻只需要一次漲潮,就可以毀於一旦。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當一個人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