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坐在旁邊的雨果,又重新開始說到,“這樣的劇本可以稱得上不錯,學院應該會很喜歡,也許拿個提名不是問題,但主要的功勞都是在故事本身,看不出編劇的功力。故事講得四平八穩,好萊塢超過八成的編劇都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而對人物雕刻的缺乏更是讓電影喪失了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聽到恩斯特的評語,雨果卻是不由想笑,因為這樣的一個劇本和朗…霍華德的導演風格恰恰是完美結合,簡單來說就是傳統學院派,沒有太多驚喜。
事實上,奧斯卡歷史上有許多這種型別的作品,二十一世紀之後最有名的莫過於“國王的演講(The。King’s。Speech)”,這個故事穩穩當當、規規矩矩,根本看不出編劇和導演的功力,男主角科林…費斯(Colin。Firth)精彩絕倫的表演值得一座小金人,但是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卻絕對名不副實。
所以說,奧斯卡只是代表了一種型別的審美觀點,而歷史上沒有拿到奧斯卡小金人甚至沒有獲得奧斯卡提名的經典佳作數不勝數。
恩斯特對於“阿波羅13號”的評語更是再準確不過了,這部作品的兩位編劇小威廉…鮑爾斯(William。Broyles。Jr。)和阿爾…雲尼特(Al。Reinert)贏得了奧斯卡提名之後都沒有太多出色的表現,小威廉倒是出現在了“荒島餘生(Cast。Away)”、“不忠(Unfaithful)”、“父輩的旗幟(Flags。Of。Our。Fathers)”等作品的編劇名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