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尼爾卻根本不買賬,搖了搖頭,然後拍了拍雨果的肩膀,就快步跑了上去,勾搭住福金的肩膀,直接把雨果拋棄了。
雨果也連忙走了兩步想要追上去,可是隔著欄杆,記者們就猶如追尋蜂蜜的蜜蜂一般,如影隨形,整個場面騷動得彷佛隨時都會爆炸一般。這讓雨果只能是無奈地停住了腳步,然後站在欄杆後——至少這裡還可以把場面控制住,朝記者們露出了“兇狠”的微笑。
這……不是忙裡偷閒嗎?
第1740章 各取所需
把時間從此刻洛杉磯機場的盛況往回撥一百二十小時。雨果在柏林電影節僅僅只待了一天——未滿二十四小時,然後就離開了這座天空之城,繼續投入繁忙的巡演之中。
當天雨果在“羅密歐與朱麗葉”結束之後的茶話會上,卻沒有任何收穫。雨果和巴里…梅耶先後談了兩次,但巴里這隻老狐狸卻顯然另有算盤,始終沒有透露任何資訊,也沒有蛛絲馬跡讓雨果探詢。
倒是意外地從雪莉…蘭辛那裡得到了一些訊息,雪莉此前漫長的鋪墊始終不緊不慢,原因是因為她追求的不是今年之內的作品,而是明年的合作——顯然,因為“泰坦尼克號”,派拉蒙現在也不敢輕舉妄動。
即使有“獨立日”的巨大成功,但“割喉島”和“未來水世界”的慘敗還是讓各大公司小心謹慎,更何況金…凱瑞拿著兩千萬片酬卻放出了“王牌特派員”這個啞彈。所以,派拉蒙和二十世紀福克斯都是在空中繩索上行走,沒有人可以掉以輕心。
雪莉話裡話外都透露出資訊,派拉蒙目前手上沒有任何專案,但是隻要是雨果參與的專案,他們就願意投資。派拉蒙果然老奸巨猾,開出了一個雨果難以拒絕的條件。這一步,又走在了好萊塢其他各大公司的前面。
總而言之,雨果帶著一大堆資訊離開了,他把這些東西都告訴了約瑟夫,讓約瑟夫留下和裡克應付局面,自己則和薩摩拉回歸巡演隊伍。
波濤洶湧的柏林電影節之所以被稱為焦點,顯然不僅僅因為雨果,正在努力探索出一條屬於自己藝術道路的柏林電影節主委會,同時也在尋求和美國電影的合作,希望能夠在求同存異的道路上開闢出全新的天地:讓電影節保持自身的藝術,同時也能夠引起更加廣泛的討論。
過去這兩年時間裡,柏林電影節就在雨果身上嚐到了甜頭。所以,他們也希望美國能夠有更多高質量的電影前來參展。
邁克爾…羅塞爾本來只是前來投石問路的,不想卻敏銳地嗅到了異常。接下來金球獎和柏林電影節的競爭只怕會逐漸進入白熱化。這也是所有人都沒有料到的局面——而這一切都是源自於“區區”一名演員,難以想象。
在一片喧鬧的氛圍之中,有一個與電影沒有太多關係的人物也抵達了柏林,他本來是專門前來拜訪雨果的,但可惜根本沒有尋求到合適的機會,最終僅僅只是打了一個招呼,讓人失望不已。不過,他依舊沒有放棄希望,在電影節落幕之前,找到了約瑟夫。
這個人物,赫然是錄音學院的市場運營總經理哈德威…卡爾(Hardwell。Krall)——錄音學院,格萊美的主辦方。
哈德威和約瑟夫密談了近兩個小時,然後透過電話與亨利…布魯姆達成了共識:榮耀至死專程飛往洛杉磯出席第三十九屆格萊美頒獎典禮!
理由很複雜,卻也很簡單。
格萊美需要榮耀至死出現在頒獎典禮上,不管樂隊是否得獎,但不可否認的是,1996年是新金屬搖滾真正引領音樂潮流的一年,榮耀至死和綠洲樂隊雖然風格細化有所不同,但都隸屬於新金屬搖滾,這兩支樂隊所掀起的浪潮已經對整個音樂產業產生了影響。對此,格萊美不可能視而不見,所以他們需要榮耀至死和綠洲樂隊都出現在頒獎典禮上,讓市場的變化得到真正的認可——這也是格萊美權威性的體現。
在整個市場都已經翻天覆地的情況下,格萊美不可能視而不見,否則這就是對他們權威的褻瀆;榮耀至死、綠洲樂隊和瑪麗亞這三駕馬車任意一方的缺席,對於格萊美權威也是嚴酷的挑戰;展現出自己的專業素養、展現出自己對市場的領導、展現出自己對音樂發展軌跡的敏銳,這就是格萊美的權威。
所以,他們需要榮耀至死出現在頒獎典禮上——瑪麗亞和綠洲樂隊都已經早早給予了確認。
反過來,榮耀至死也需要格萊美這樣的舞臺,搖滾信仰復甦的遠大理想必須依託於更加強大、更加權威的媒介。就好像當年披頭士、滾石樂隊離開了英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