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部分(2 / 4)

內疚而飽受折磨,一個因為恐懼而輾轉反側,就那樣依靠著彼此取暖。每個人都是孤單的個體,只有遇到一個真正明白自己的人,生命才能鮮活起來。

上帝啊,我自深淵向你哭喊……有誰能聽見嗎?”

第2131章 思想回潮

“紐約時報”的影評視角十分有趣,顯得與眾不同,他們居然從馬爾科姆和科爾之間的信任情感入手,看到了這部電影截然不同的核心思想,對電影進行了解讀。更重要的是,他們堅持認為這兩個人之間的信任紐帶是整部電影成就經典的關鍵,這一觀點顯然與“洛杉磯時報”截然不同。

不過,相同的是,“紐約時報”對“靈異第六感”給予了超高評價,一百分滿分的評論也是首批影評之中唯一的滿分,顯然將其放到了“驅魔人”的高度,這對於一部恐怖電影來說,幾乎是至高讚譽,足以躋身經典殿堂。

從西岸的“洛杉磯時報”到東岸的“紐約時報”,兩大綜合類權威媒體都一致地對“靈異第六感”給予了不可思議的超高評價,這即使是“捉鬼敢死隊”之後,過去十年裡恐怖電影的巔峰,令無數觀眾都驚歎連連。

更為重要的是,不僅僅是這兩家媒體而已,羅傑…埃伯特在“芝加哥太陽報”釋出的影評,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為“靈異第六感”送上了讚譽之聲。

“你相信鬼魂的存在嗎?”

羅傑用了一個十分奇妙的影評標題,看起來根本不像是一篇專業影評,倒像是宗教或者科學研究的一篇論文,令人哭笑不得。不過這篇文章的內容顯然不是宗教研究。

“‘他們無處不在,就像正常人一樣到處行走,他們彼此看不到對方,只能看到他們想看到的東西。’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物學官方課本之中開篇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目前的世界上,幾乎已經看不到黑天鵝了,只有白天鵝的存在。但是,如果有一個人看到了一隻黑天鵝,其他人就不能否認黑天鵝的存在,更不能說‘世界上只有白天鵝’,這是科學,也是研究精神。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生者,還有死者;除了看到的,還有看不到的。可是大部分時候,大部分人,接受的世界只是一部分。

所以人們視而不見,拒絕相信拒絕面對社會的某些現象;所以歷史課本只是由勝利者來書寫,讓人們只能瞭解某一面的歷史;所以馬爾科姆在一開始無法接受文森特說出的真相;所以科爾只能畫笑臉和彩虹,因為‘他們只能看到他們想要看到的’。

光明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是黑暗的對立面;正義之所以被人們嚮往,是因為邪惡的存在。無法接受相對論的人格,是不完整的,這也就意味著分裂的可能。這本來就是一個處處矛盾的時代,然而,人們卻試圖透過拒絕承認來否認事實。

馬爾科姆是一名兒童心理醫生,這就奠定了電影的基調和主題,這不能算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恐怖電影,但也不是一部單純的劇情電影,而是探討了一個重大的心理課題:人類在面對恐懼時爆發出的陰暗面,是否存在自我救贖的可能?

在電影的開始,馬爾科姆是積極的樂觀的幸福的,他的人生處於一種完美的狀態,但他卻始終沒有能夠正視世界的真相,於是當文森特開啟了這個潘多拉魔盒時,世界開始分崩離析。

馬爾科姆試圖幫助科爾,其實也是在試圖完成自我救贖,因為人類是無法以個體的形式完成自我救贖的,人類始終都是社會的個體,人類必須在與其他客體的聯絡和溝通之中接近自我。在這一過程中,馬爾科姆開始逐漸接近真相,雖然一度他始終抱著懷疑的態度,但科爾卻道出了事實。

‘你不相信我,你怎麼能夠幫助我?’科爾和馬爾科姆有著同樣的問題,他無法接受自己,其實也是因為無法被接受。信任,不是幫助的開始;信任,就是幫助,就是拯救。然而現代社會之中,人與人之間是如此疏離,母親與孩子之間,父親與孩子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醫生之間,信任已經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

從‘七宗罪’對社會冷漠的絕望,到‘洛城機密’對社會黑暗的戲謔,再到‘楚門的世界’對娛樂至死的諷刺。社會的殘酷和血腥已經被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但卻始終沒有真正得到解決——甚至就連解決的方向都找不到。而這一次,‘靈異第六感’則給出了雨果的答案。

如果你以為‘靈異第六感’僅僅只是一部關於鬼魂的恐怖片,那麼你只會看到一部單純的恐怖電影。但這部電影說的卻是現實——在現實世界裡,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