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衝動的人都勸住了。
本…金斯利整理了一下自己略顯凌亂的頭髮,然後抬頭看著站在車子上的雨果,醞釀了好一會,這才憤憤地說到,“你剛才演得真是太討人厭了!我恨不得直接斃了你!”
雨果被別人指著鼻子罵,但卻總覺得話語的味道似乎不是很對,雨果皺著眉頭看向了本,疑惑地詢問到,“呃……我是應該把這句話當做讚揚嗎?”
本彷佛因為自己的衝動而略顯尷尬,又扯了扯自己已經拉平的外套,“如果你願意的話……”然後就轉身走了回去。
雨果走下了車子,也跟著大家朝史蒂文的方向走了過去,然後提出了自己內心的疑問,“史蒂文,我剛才的表演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我很想為你鼓掌,但我又不願意為你鼓掌,所以……堅持你的表演方式,我想你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史蒂文猶豫了一下,斟酌著說到,然後就拿著劇本走向了另一側,準備安排下一場戲份。
雨果此時終於放心了下來,他剛才的表演取得了絕對的成功!
在雨果看來,他就是想要用阿蒙這種冷酷到骨子裡的平靜來刺激人們內心的恐懼,殺人對阿蒙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這些猶太人在阿蒙眼中就是移動靶子,沒有任何的憐憫之心。但另一方面,阿蒙又希望用禮貌、智慧、紳士、溫柔等特質來偽裝自己,希望能夠依靠這些特質在所謂上流社會佔據一席之地,不要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從鄉下來的草根,同時還用自大來掩飾自己內心深入骨髓的自卑,這也是阿蒙願意對辛德勒給予信任的重要原因,甚至在後面辛德勒能夠屢次說服阿蒙,也有這方面的心理因素。
所以就出現了剛才雨果在阿蒙初登場時的表演,優雅的抽菸,紳士的手絹,溫柔的眼神,得體的語言,這一切都看起來是如此完美。但是當有人試圖挑戰他的權威時,特別這個人還是猶太人時,阿蒙骨子裡的冷酷就顯現了出來。
這些錯雜的情緒,是雨果長期研究之後得出的結果,他細細地揣摩這種個性,結合自己在過去生活裡遇到類似個性的人,然後整理出一套行為方式,在生活中一點一點滲透到自己的行為裡,使之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性格。
從雨果的表演就可以看得出來,其實剛才這場戲並沒有特別的演技爆發點,但雨果的表演卻震驚了在場所有人,甚至刺激了本和其他人因為之前幾位反猶太份子而變得敏感的神經,徹徹底底爆發了出來,這才失去了理智衝了上來。
可以說,毫無疑問地是,雨果把握住了阿蒙這個角色的精髓!
更重要的是,透過阿蒙這個角色的醞釀和表演,雨果對錶演的理解似乎又更進了一步,“西雅圖夜未眠”時雨果就朦朦朧朧地感受到了自身情感對角色演繹的影響,而後和凱瑟琳…赫本交流時她又提出了新的觀點,個人經歷和角色經歷的重疊是不可能百分百實現的。那麼在這一次阿蒙的角色裡呢?
雨果用各方各面得到的龐大資料,自己虛擬構建出了阿蒙這個角色,然後根據所有知情人的口述,對阿蒙的角色進行補充,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角色。其實在這個過程中,雨果過去對於演技的理解都運用到了,研究角色本身、代入自己的理解但又不侷限於自己的理解,簡單來說,就是站在他的角度,將角色完整構建起來。
但是,凱瑟琳為什麼說個人經歷和角色經歷的重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必要的呢?
雨果才剛剛覺得自己在演技的探索道路上更進了一步,隨後又發現,其實眼前依舊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但必須承認的是,這個過程實在讓人很是興奮,重現出一個或真實或虛擬的人物形象,然後讓觀眾感同身受,這種滋味真的很棒!
可是比起演戲所帶來的快樂而言,待在“辛德勒的名單”劇組裡卻對雨果是一種巨大的煎熬!
伴隨著雨果在第一時間就進入了狀態,整個劇組的拍攝都順暢了起來,但隨著劇情的推進,史蒂文的情況卻越來越糟糕,每天長達十四個小時的拍攝讓劇組每個人的情緒都緊繃了起來,而為了重現當年那些納粹迫害猶太人的真實畫面,更是讓整個劇組都被一種悲觀和憤怒的可怕情緒所籠罩。
下午正在拍攝一個場面的時候,史蒂文卻突然拍案而起,轉身離開。無論是副導演還是劇務,包括史蒂文的妻子凱特…卡普肖(Kate。Capshaw)去勸解,都沒有任何效果。最後,這場戲是在副導演的監督下完成的。
其實何止是史蒂文,這場戲的諸多群眾演員都陷入了崩潰的邊緣。這場戲是講述進入普拉紹夫集中營之後,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