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部分(2 / 4)

這不是件壞事。我想起了F。W。茂瑙(F。W。Murnau)1926年拍攝的‘浮士德(Faust)’裡的一個鏡頭,撒旦張開黑色的斗篷,將小小的村莊籠罩其中。這就是芬奇在‘七宗罪’裡營造的觀感。

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不僅因為電影賦予了社會問題足夠的深度和含義,也因為演員在電影裡奉獻了足以載入史冊的演出。至於演員的表演魅力和角色的真相,還是需要由觀眾自己走進電影院去發現。”

第1305章 喧囂焦點

兇手到底是誰飾演的?摩根、布拉德、雨果三位演員的分配和搭檔到底迸發出了什麼樣的火花?最重要的是,能夠被羅傑稱之為“偉大”的作品,這絕對是十分難得的,上一次得到“偉大”讚譽的“低俗小說”至今還在影響著全美國文化走勢,那麼這一次又將如何呢?

這一切都成為了“七宗罪”上映之後最扣人心絃的話題焦點。

羅傑對三位主角的飾演角色都沒有直接陳述,但卻對角色的演出讚不絕口,這也更加刺激了觀眾的好奇心。特別是首映式之後,參加了首映的觀眾全部都三緘其口,對於故事劇情拒絕討論,只是一再強調,“劇透就不好玩了,必須自己進入電影院觀看”。這本來是大實話,但是跟隨在觀眾對電影滔滔不絕的讚揚背後,就有些討人厭了:你們一直說好看,卻又不說出個所以然來,真是讓人又好奇又著急!

顯然,參加過首映式的觀眾對於這樣的效果都洋洋得意,他們享受著自己知道結局的優越感,也享受著其他人心癢難耐的著急感,更是期待著其他觀眾走入電影院裡遭受到驚嚇時的幸災樂禍。

雖然也有小部分藏不住話的人提前劇透了,但是在網際網路尚未普及的年代,訊息的傳播顯然是掌控在主流媒體手中的,所以真正的結局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始終是一個秘密。幾乎所有媒體都配合了“七宗罪”劇組的宣傳策略,對最終兇手避而不談,這也將觀眾的好奇心煽動到了一個新高。

更為討人厭的是,媒體們都對電影紛紛送上了讚譽!

“美國週刊”評分九十,在影評之中如此說道,“這是一部有趣的、令人震驚的、精明的、骯髒的、非常令人不安的作品——你可能不喜歡你所看到的,但你一定會被這個故事所影響!”

這種評論內容也讓人捉摸不透,“你可能不喜歡你所看到的”?但“美國週刊”卻給出了九十分的高分,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不過,仔細想想“洛杉磯時報”所引發的社會深刻討論,這也就不奇怪了:觸動到社會敏感神經的作品,從來不是那麼容易討人喜歡的,但卻沒有人能夠否認電影的深刻和精彩。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非常令人‘厭惡’的作品。”“好萊塢報道者”的評論也十分耐人尋味,再搭配八十八分的高分評價,就越發有趣起來,這也更加刺激了人們的好奇心。

“紐約時報”也加入了這個行列,“毋庸置疑的是,這是一部發人深省、驚險刺激的作品,但你卻很難從電影裡享受到太多的‘愉快’。”八十五分的評價也是給予電影了正面評價。

值得注意的是,驚悚懸疑電影從來都很難討影評人歡心,就好像恐怖片總是會被冠上“粗製濫造”的名號、動作片總是會被認為“劇情空洞”一般,驚悚懸疑電影受制於自身的題材問題,平均分能夠上六十分的作品都已經不多見了,像“沉默的羔羊”當年獲得了八十四分的平均分目前依舊是影史記錄,所以這部作品最後也在奧斯卡上實現了大滿貫。

客觀來說,“七宗罪”和“沉默的羔羊”從電影技術角度來說還是有差距的,但即使如此,“七宗罪”依舊得到了影評人們如此高的評價,諸多權威媒體都一致給出了八十分以上的評分,這也就越發顯得難得了。

“華爾街日報”給出了八十分的評價,並且在評論之中說到,“一氣呵成的故事主線掩蓋了許多劇情漏洞,但依舊制造出了一個聳人聽聞、深思不斷的案件,安靜下來之後的反思成為電影最大的成功之處。”

另外“舊金山紀事報”也同樣打了八十分,“這部驚悚懸疑作品從頭到尾瀰漫著令人不安的病態氣息。”

從“七宗罪”的諸多媒體評論就可以看得出來,這部驚悚懸疑電影的評分勢必是無法與“辛德勒的名單”、“低俗小說”、“日出之前”相媲美的,不僅有一片讚美之聲,同時這部作品也迎來了許多爭議,這本來就是一部存在諸多矛盾的作品,即使是為電影送上了讚譽的媒體也都以矛盾之詞來作為評價,顯然,這是一部需要人們靜下心來慢慢思考、細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