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
弗蘭克在阿爾的演繹下魅力十足,這種魅力幾乎蓋過了人物的痛苦,又或者說,這種魅力讓痛苦也變得甜蜜。他對於女人的吸引力就像唐璜,只不過他不用傻乎乎地在人家窗下演唱小夜曲,只需要用自己的嗅覺,女人就會像飛蛾撲火一般飛過來。
阿爾還賦予人物標誌性的吼聲‘呼哈!’這就是他對生活開炮的子彈,不同時刻這句喊聲都有不同的含義。它可以是一種嘲諷,也可以是一聲哀鳴,更可以是一句歡呼,還可以是一句落寞,簡單的詞彙被阿爾詮釋得豐富感人。至於那場精彩絕倫的探戈舞更是電影的神來之筆,也讓電影成為了人人嚮往的美夢,雖然這削弱了故事的真實感,但卻不會減弱電影帶給人的啟迪和震撼,因為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還有影片傳達的一種精神。
在阿爾足以載入史冊的表演面前,毫不遜色的雨果貢獻了他演員生涯又一次精彩的表演,甚至可以說超越了‘死亡詩社’的驚豔。羞澀、善良、溫柔、謙遜、儒雅的查理在雨果的演繹之下,風度翩翩、魅力無窮,哪怕是在弗蘭克這杯紅酒面前,他的人格魅力也依舊香醇迷人,而在極度沮喪被動之中哪怕脆弱已經化作了淚水在那雙琥珀色眸子裡迴盪,他的堅定不移依舊如同漆黑夜色裡的一道光芒,照亮了弗蘭克的人生,也照亮了整個故事,更照亮了所有觀眾冰冷的內心。
這樣的雨果,久違了,讓人不得不為他起立鼓掌。
喬瓦尼在原著的結局如此寫道:儘管周圍是一片黑暗,在今後的年代中他不得不在這片黑暗中點燃打火機照亮,不得不伸出竹竿探路,他在這樣的黑暗中嘲笑人、冒犯人,他在這樣的黑暗中依然喝酒,那麼,即使是最困難的生活也依然是生活,依然是他的生活,是我的生活,是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是所有那些能夠承認生活、接受生活和經營生活的人的生活。
無論生活的面目是溫順還是猙獰,我們都需要為我們的選擇、要走的道路、想要追求的目標作出努力。而死亡永遠不能成為逃避的藉口和途徑,或者需要有比選擇死亡更大的勇氣,承擔責任的勇氣。
向這樣一部精彩的電影致敬。”
尼古拉斯,這位對“聞香識女人”唱衰無限的記者,這位對雨果…蘭開斯特沒有太多正面印象的記者,在電影上映之後,倒戈了。
第105章 捷報頻傳
看著“洛杉磯時報”對“聞香識女人”大唱讚歌,這實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自從金酸莓獎之後,或者更準確一點說,是自從“哈德森之鷹”於1991那年五月份上映之後,全美的媒體就對雨果口誅筆伐,他們認為雨果已經完全將自己的天賦毀在了酒精和毒品之上,原本在“死亡詩社”裡驚鴻一瞥的那個天才演員已經徹底隕落。金酸莓獎頒獎典禮上雨果的泣不成聲更是將這種負面言論推向了巔峰。
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們幾乎忘記了雨果不僅僅擁有一部“死亡詩社”代表作而已,他以前的幾部作品“小餐館”、“沙丘”、“銀色快手”、“巧克力戰爭”等等,都是實力十分堅挺的作品——否則雨果也不會擁有像亞歷克斯、梅雷迪斯這樣的忠實粉絲了。要知道,雨果以前可不是依靠外貌走紅的花瓶,他是依靠自己硬實力闖出一片天的。
但是在如潮的惡評之中,自然沒有人會在意這一點。這也影響到了“聞香識女人”的前期宣傳,從媒體一面倒的唱衰聲就可以看出來了。
現在,電影上映了,媒體立刻就變了嘴臉,因為雨果用最出色的表演再次證明了自己,喚醒了人們對於雨果以前的回憶,不由感嘆,“啊,我們都忘記了雨果是依靠演技進入視線的真正演員”,而對於電影、對於阿爾、對於雨果的讚美之詞自然是如潮而來。
“聞香識女人”就好像是一個巨大的耳光,所有曾經唱衰過的媒體都主動將自己的臉頰送了上來,心甘情願地捱了一個耳光,然後心滿意足地為電影大唱讚歌。
第一批評論在首映式結束之後就出現了,而第二批評論則等到電影正式點映之後才能出來了。
“聞香識女人”選擇了十月十六日,週五,正式在二十間院線進行點映,從十七日開始一直持續到了十九日,專業媒體的評論陸陸續續問世,對電影進行了點評,而這一次也延續了首映式之後的狀況,“聞香識女人”迎來了一個又一個好訊息。
“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Weekly)”的影評人歐文…吉爾伯曼表示,“在電影的最後,‘聞香識女人’的力度比起‘雨人’來說還是稍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