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籌,沒有能夠更加深刻的喚醒人們的反思,這是一個遺憾。但是帕西諾既粗糙又溫柔、既殘暴又和煦的成熟表演卻堪稱是大師之作,雨果也奉獻了久違的亮眼演出,與帕西諾一起支撐起了整部電影!”最後歐文還給予了八十分的高分。
另外一樣給出八十分的媒體還有“卷軸瀏覽(Reel。Views)”和“電視導視(TV。Guide)”兩份專業雜誌,前者評論說“如果說這部電影有什麼特別之處的話,那就是斯雷德真實可信的形象塑造,還有西門斯超脫現實又紮根現實的原則堅持”;後者則認為“感謝阿爾…帕西諾載入史冊的精彩表演,‘聞香識女人’成為了一部值得推薦的電影。而雨果…蘭開斯特的養眼演出則讓電影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冗長也變得可以接受了——當然,如果電影縮短到兩個小時再加上一個更有力的結局,那就更好了。”
專業媒體的讚譽聲一撥接著一撥,好萊塢業界最為重視的兩本專業媒體“綜藝(Variety)”和“好萊塢報道(The。Hollywood。Reporter)”也沒有錯過這場盛世,這兩份刊物在好萊塢幾乎人手一本,行業內部的影響力首屈一指。
“綜藝”給出了七十五分的中肯評價,“整部影片實際上就是阿爾…帕西諾的個人表演,雖然他扮演的是一名盲人,但我們從他眼睛裡看到的內容比那些視力正常的人要多得多。如果硬要再加上一個觀看這部電影的理由,也許雨果…蘭開斯特可以算一半。”
“好萊塢報道”的評價也十分相似,“馬丁…布萊斯特賦予了電影全新的內涵,只可惜冗長繁瑣的篇幅讓電影減少了一半魅力。但幸運的是,阿爾…帕西諾和雨果…蘭開斯特聯手彌補了這一半,其中帕西諾貢獻了百分之七十的力量,這才使得這部電影重新進入了‘值得一看’的佳作名單。”評分方面,也一樣是給出了七十五分的不俗評價。
另外還有將大本營駐紮在紐約的專業電影雜誌“村之聲(The。Village。Voice)”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一場精彩絕倫的探戈就足以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如果要再加上幾個理由,一次飆車、一次演講會是很好的選擇;當然還有阿爾…帕西諾和雨果…蘭開斯特。”八十分的評分可以說是十分出色的。
可以看得出來,整個業界的看法基本保持了一致,阿爾的出彩,雨果的復甦,篇幅的過長,翻來覆去差不多都是這些評論。不過除了讚揚聲之外,批評聲也並不在少數,除了“今日美國”之外,還有幾家媒體對“聞香識女人”也並不看好。
“奧斯汀紀事報(Austin。Chronicle)”僅僅給出了五十分的評價,他們認為“不可否認帕西諾的表演是值得銘記的,但除此之外,整部電影就是一堆枯燥無味的鏡頭無意義地組合在一起。”
而以音樂發家現在成長為綜合雜誌的“滾石(Rolling。Stone)”則用一句惡評表達了對這部電影的厭惡,“無用的瓦罐。”三十八分的糟糕分數更是不堪入目。
來自加拿大多倫多(Toronto)的報刊“環球郵報(The。Globe。And。Mail)”也一樣出示了三十八分的赤字,“在這部電影裡,你只能看到一個象徵性的研究,一個個無意義的精彩表演和一個個無指代的漂亮場景,效能和場景中存在著敘事真空,就好像是冰河時代拍攝出來的空洞無物作品。”
不管是讚揚還是批判,諸多媒體對“聞香識女人”的矚目還是出乎了預料,原本以為這將是一部無人問津的藝術電影,但現在看來,大家還是將目光都投射了過來。
在現在這個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媒體的綜合評分就成為了評判電影優劣的最直接標準,最終“聞香識女人”贏得了十八家媒體評分,綜評七十二分,算不上太高,但也已經十分不俗了。
另外與媒體評分相對應的則是觀眾評分,誕生於1978年的影院分數(Cinema。Score)就是區別於專業影評家們的公眾分數。一般來說,專業影評人們往往主導了公眾對電影的觀點,而影評人的評論往往強調電影的意義,不在於觀眾觀影的感受,許多爆米花電影在專業影評人那裡就很難討好,但對於觀眾還是有吸引力的,影評,就只提供了一個單一的角度去看待電影,這是不合理的。所以影院分數橫空出世,這個評分完全由觀眾進入電影院觀影之後進行評分,與專業影評人無關,僅僅代表了觀眾的個人感受。
目前,影院分數也是“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綜藝”、“好萊塢報道”等專業雜誌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