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陪伴一同上課,至少在尋常人看來,是天大的恩賜。
學到的東西倒還另說,關鍵是陪伴皇太孫——這帝國下一代的繼承人一同長大的情誼,是多少權勢財物都換不來、買不到的。
而這也為將來大秦與南匈奴之間的政治互信,打下基礎。
劉螢忙問道:“不知陛下所選的老師是誰?”
“從前劉邦身邊有個張良,你知道的?”胡亥道。
“啊——是從前楚王殿下提起過的。”
當初韓信作為胡亥最為倚重的將領,帶領著光復後咸陽的全部兵馬,東至滎陽與劉邦的漢軍匯合,共同抵禦西楚霸王項羽,在此過程中結識了劉邦身邊的能人志士。而後韓信回到咸陽,與胡亥相見,並推薦可為朝廷所用的人才。
當時韓信推薦了陳平等人——陳平如今在中央做著丞相副史,前程不可限量。
而胡亥主動問起張良,韓信雖然極力肯定了張良的謀略才能,卻並不推薦此人——蓋因此人反秦意志堅定,是寧死不肯降秦的。
如此一來,那張良的才名與反心,就連劉螢都有所耳聞。
劉螢道:“臣聽說這張良得陛下寬恕,一直留在咸陽城中,悠遊度日。只是他這麼多年來,都不肯為朝廷所用——又怎麼會願意給皇太孫與拓曼做老師呢?”
“他是有幾分硬骨頭。”胡亥摸了摸鼻子,道:“不過朕想來想去,若要做帝師,還真沒有人比他更合適。你知道為何張良給劉邦出的計策,都那麼奏效麼?”
當初眾諸侯分天下,劉邦被項羽安排到了巴蜀之地,還給秦朝投降的將領章邯和蒙鹽扼住了東出的道路,本來立時就要反的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硬是忍下來,積蓄力量後,藉著手下士卒東歸之心,最終與大秦、西楚三足鼎立。
若不是胡亥的操作太過逆天,張良原是算無遺策。
劉螢思索著,道:“那張良是五世韓相之後,乃是貴族出身,飽讀詩書兵法。又落魄為寇,與吳中等地的反賊交好,頗具草莽氣息。他有此二者,又心思堅定,智計百出,自然比旁人都要高明。”
胡亥聽完,不置可否,而是道:“這張良有一點,與朕很像。”
“他與陛下相像?”劉螢訝然道。
“正是。”胡亥頓了頓,道:“他特別現實。”
而現實,這是統治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劉螢點頭,沉默片刻,輕聲道:“……然而他怎麼肯?”
是啊,亡國滅家的仇恨,張良怎麼可能放得下。
這恨,恐怕已是張良活下去的動力了。
“這你就不必擔憂了。”胡亥眼睛一眯,低聲道:“朕會開出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條件。”
劉螢心中一凜。
三位皇孫都已長大,其中皇太孫嬴祚年紀最小,都已過了三歲。
皇孫女只太子妃魯元所出的嫣兒一人,年已四歲。
如今又來了一個最小的拓曼,剛滿三歲。
論起來,都還是很小的孩子——若是在民間,都還是需要年長的哥哥姐姐看顧的年紀。
然而因有太子泩失敗的例子在前,胡亥不敢放任他們長到完全懂事兒再進行教育——俗話說三歲看老,很多事情不在小的時候教會,便再也教不會了。更何況,還有許多東西,是教不會的。
與劉螢講定之後,胡亥便下旨,叫諸皇孫與拓曼都來覲見。
太子妃魯元接到旨意,明白這是要送孩子們去讀書了,心頭有些不捨,卻不能不放手,於是叫各處把孩子都送來。
如今三位皇孫,除了皇太孫嬴祚是太子妃所出,皇長孫贏禮乃是死去的張氏所出,至於另外兩位皇孫的生母,也都已經晉位美人。因張氏死了,太子妃魯元出於責任,將皇長孫贏禮也接過來一同教養;另外兩名皇孫,仍是留在他們生母膝下,只正式節日到太子妃這邊來。
這次要去覲見陛下,太子妃把幾個孩子都接到自己殿中,先交待好了,免得到了皇帝面前失了禮儀。
雖然還只有三歲的孩子,但是卻已經能看出各人性格,等等不一。
太子妃魯元端坐著,看一個個粉雕玉琢的小孩子向她走來。
在乳母陪伴下,兩位美人所出的皇孫,似乎是有些不適應,又有些畏縮,挨著乳母的腿,小步小步挪上來。
他們的生母是毫無勢力的美人,又都經歷了張氏盛寵與死亡,度過了太子閉門讀書的三年時光。這些經歷使得她們不得不謹慎。想來皇孫們今日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