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施主請坐。”星行說著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勢,同時一揮手示意另外三人離開。
但顯然,那三個人對沈伯謙並不是很放心。
沈伯謙無所謂的擺了擺手,“大師無所謂的話,有沒有人聽我是不介意的。”
星行遲疑了一下,低聲道:“也好,反正他們也是要跟你的,聽聽也好。”
沈伯謙裝作沒聽到老和尚的這句話,自顧自的倒了杯溫水,一飲而盡。
☆、第102章
101…張弛有度
次日一早天剛矇矇亮的時候,下了一夜的大雨總算是停了。
在寺裡僧人早課的木魚聲中,沈伯謙幾個人陸續起床,小和尚也早準備好了熱水端進來給各位施主們們洗漱。
幾個人收拾好用過齋飯,出發前都到佛前上了一炷香。
既然投宿到了寺裡,斷無入寶山空手而歸的道理,起碼也求個一路平安,生意興隆什麼的。
沈伯謙還特意讓夥計拿了一串錢投進功德箱,從大和尚那裡換了一把平安符,每人拿幾個也算是個好意頭。
常年在外頭跑著做生意的人就是講究個出入平安。
他們仍是從昨天進來的側門出去,門口兩個和尚早已經把馬車套好,正等著。
沈伯謙幾個人坐上馬車,沿著來時的碎石土路不一會兒就到了大路上,忽然隱約聽到趕車的小夥計自言自語道:“怎麼還有人大半夜的趕路?”
聞言沈伯謙挑起簾子一看,原來是土路跟大路的交界處,有一條已經被雨水沖刷的不太明顯車轍印跡,方向剛好跟他們要去的方向相反。
他心裡清楚,這必定是星行大師一行人離去時留下的。
也不知道他們有什麼急事,昨晚跟自己談完都半夜了,居然冒著大雨連夜離開了。
不過,星行大師倒是個實在人,該說的不該說的,都沒藏著掖著。
自己在夢裡見到的那些事情,他似乎也預見到不少。
說起這個,昨晚一番詳談之後,且不說心情如何,但就能力而言,沈伯謙對這位星行大師佩服的真是五體投地。
這位是真正的大師,堪稱通曉過去未來,絕對的有道高僧。
沈伯謙跟他談完,兩輩子的無神論世界觀都有些動搖了。
不過——
老子還是不信這個世界上真有什麼神仙鬼怪,真要有的話,老和尚何必這麼折騰,早就神不知鬼不覺的把事兒給辦了。
一想到星行大師說的事,沈伯謙不由嘆了口氣,心中暗道:
這件事要解決可真不容易,說句“非人力可為也”也並不為過,自己既然一定得做,還是得從長計議,仔細籌劃才行。
想到這裡,他活動了一下腿腳,換了個姿勢靠著。
伴隨著車廂外噠噠噠的馬蹄聲和馬車不時軋過路上積水的聲音,他開始梳理自己的思緒。
這事情固然要辦,但也不是一兩天的事兒,這日子也還是要好好過的。
所以,路上幾個人又順道去看了幾處劉、沈兩家慢慢發展起來的棉花種植園。
今年的雨水有些反常,這對即將開始的棉花和其他作物的播種可都不是什麼好事兒。
不過他們這次去,倒不是為了這個,純粹就是形式上重視一下而已。
畢竟,說起種莊稼,那些農戶比他們可強的多。
再說,即便是年景不好,他們也不太擔心,劉家現在對青州棉花的依賴度已經大大降低了。
糧食也這個時代硬通貨。
沒有哪家地裡單隻種棉花的,畢竟民還是以食為天,棉布再好也擋不了餓。
這些世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要是手裡沒糧,讓他們幹什麼他們心裡都不安穩。
正所謂“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所以無論是劉家還是沈家都是在保證佃農們口糧的基礎上發展棉花種植。
更何況,沈伯謙本身就有心存糧。
因此上,沈劉兩家早就悄無聲息的在大興各地置辦起了棉花種植園。
只是。。。。。。現在還不到清明,這樣的雨量的確有些反常。
中午時分,一行人終於回到了清水縣沈宅。
兩位掌櫃的帶著幾個小夥計麻溜兒各自忙活去了,沈伯謙也沒能馬上休息。
好幾個劉家外地商鋪的二掌櫃都等著呢。
雖然沈劉兩家棉花種植園採取廣撒網的政策,可紡織、漿染、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