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3 / 4)

小說:極道軍師 作者:閒來一看

火候已經足夠,平哥心裡已經確定鄭清顏肯定會關注這件事情,過猶不及,平哥悄悄對沈為和趙傑使了個眼色。

沈為會意,笑著對徐文軍道徐處,差不多到吃飯的時候了,工作上的事情就不說了,咱們準備開飯吧。徐文軍當然明白沈為的意思,笑著答應道一說起來就收不住了,呵呵,我打個電話讓陳記早點過來,免得擔擱了梅總和鄭總吃飯。說完摸出電話打給陳平。

“飯晚點吃沒什麼關係,呵呵。”鄭清顏笑著對沈為說道,轉臉對徐文軍很正式的問道:“徐處長,你們那份關於岷江河的調研報告能不能影印一份給我。”

成了,趙傑和沈為臉上不動聲色,心裡頭都是一鬆,徐文軍這種外表實幹氣息很重的官員,讓鄭清顏的接受度很高。“可以,我回去後影印一份交給沈總,讓他轉交給你。”徐文軍溫和的道,心中也是有數。

陳平很快就趕了過來,長期在基層的工作經驗讓他跟鄭清顏交談起來也沒有什麼障礙感,把村民對市裡修堤繕壩提前做防洪工作的擁護態度和投入熱情詳細的說了一下,陳平提都沒提鎮裡村裡有什麼功勞,給鄭清顏也留下了個踏實肯幹的鄉鎮記形象。

“民心所向啊。”鄭清顏對平哥感慨道,語氣雖輕,含意卻重逾千斤。

第一百七十章 養民莫大於水利

第一百七十章養民莫大於水利

鎮江的黃辣丁肉質細嫩鮮美,三十年陳的茅臺基本上也是有價無市,有這樣的好菜好酒,加上趙傑和沈為這樣好客兼有趣的地主在桌子上談笑風生殷勤相勸,平哥這種老友舉杯作陪,更兼徐文軍和陳平這兩個各自區域的一把手頻頻敬酒,鄭清顏左杯右筷,很快就有些醺醺然了。

“徐處,陳記,你們這個工程千萬水不得啊,這是造福千家萬戶的事業,也是保障千家萬戶的事業。”鄭清顏雖然是享受廳級待遇,同處級的徐文軍科級的陳平說話卻沒有用居高臨下的語氣。一是畢竟沒有真正的上下級關係,二來徐陳二人都是實打實的體制內實權人物,跟他這種編外人員根本是兩回事。

歷來各朝各代興修水利的人都是千古留名。以農立國的中國,歷史以來就重視水利,重視水利,成為為政之要,而且前人治水之法早就採用因地制宜,不要說遠古的大禹治水,就說歷代之史,對各朝各代的水利建設,大多有著錄。因為我國境內,河川眾多,歷代有所作為的統治者,無不將興水利除水害作為已之政要而行之。《史記?河渠》有說:水利甚悉,除害興利,民受其賜。就以黃河為例,歷來為中國之患,而自“禹疏九河而患少息”起,自此歷朝歷代又都有自己的的治河之策。明代邱睿提出“溝必因水勢,防必因地勢”,“興水利,民備荒年”的方法與思想。清代思想家則提出“水得其用,可以挽兇而為豐,化瘠以為沃,利莫大焉”。又提出:“高田用蓄,水田用洩,旱年用蓄,水年用洩”的治水辦法,甚至深層次揭示:養民莫大於水利之說。興修水利,是穩定國家社稷的基本條件之一。治水在於興農,如何治水,又將決定於農之如何興?上有載:“農既得其時,種既得其宜,然且不熟者,水旱賊之也。水旱之災,雖天所為,至於人力,亦有可及矣。故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塗;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此鄉遂之田制也”,可見“地利之食於人溥哉。”從上述可見,興農在於治水,治水在於築溝渠,築溝渠在於抗旱防澇……如此係統整體之規模,可見先人對治水之重視。而治河,歷來又是治水的重中之重。雖然在各朝各代,興修水利成了政要之明智之舉,但是還有一些冥臣官僚,失職為患,“今之所謂治水者,徒而議論紛紜,鹹無良策。水監之官,既非精選,知河之利害者,百無一二。雖每年累驛而至,名為巡河,徙應事故。問地形之高下,則懵不知;訪水勢之利病,則非所曰。既無實才,又不經練,乃或妄興事端,勞民動眾,阻逆水性,翻為水患——水患本可防治,但憑無知、無識、無才的官僚治水,乃造成水患之原因!不過,隨著現代社會的日益發展,今日之水危機就歷史以來,已是到了過之而不及的地步。歷史上水危機大多是自然所為之危機,所以人類透過對分佈於地理之水系河網流通以疏浚、堵塞等方法加以治理,而水系的諸多自然功能還可以執行自若。如今,人為的水汙染造成水系自淨功能的喪失;人為的水土流失造成水土保持功能的喪失;人為的水分虧缺造成水分平衡功能的喪失;人為的水文區域變化又造成水體迴圈功能的失調。這就使地球上水陸分化日益加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