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輩,也就是顧丙盼的父親這一輩,在她同為大學教授的父親的號召下,村裡幾個在外打拼出一些成績的族人一同出資重建顧氏祠堂。祠堂為三進,村裡議事一般在二門。
祠堂的燈格外灰暗,祠堂里人聲鼎沸,極度不安的氣氛在這樣的燈光下被烘托得愈加可怖。“咚……”村長敲著鑼,宣告會議的開始。
第二章
“大家都知道,我今天和丙良去了縣裡,縣長說是因為隕石大爆炸,影響了太陽,到底什麼時候太陽會出來,縣裡也不知道。今天晚上找大家出來就是想商量出一個章程來。”村長的話剛落,顧濟正就大聲叫了起來:“商量個什麼,濟民哥,你就說說你有個什麼章程,大家合計合計就幹了,哪有什麼好商量的。”這顧濟正別看已經五十好幾的人了,身材卻非常壯士,像一座小山一樣,據說年輕的時候也是十里八鄉讓人忌憚的人物。
此話一出,這年輕一輩就消停了,說來這顧家村也是少有的規規矩矩排字輩的了,村裡現在最老的是澤字輩,到正、濟、丙、承,澤字輩和正字輩的老人已經很少了,多是不參加村裡的會議的。自然這濟字輩的也就是這祠堂裡最年長的了。
這顧濟正的話,大家多少給些面子,當然有些人也是想先看看村裡有些什麼政策,好做好應對。
“我們都不知道這災難什麼時候結束,做好最差的打算吧。這第一條,就是統計下各家在村裡以及在外的人數,不遠的話,大家能夠明天接回來就接回來。”村長停了一下,看到大家交頭接耳地討論。
“這第二條就是買糧食,太陽不出來,開春就沒法種地,沒法種地就沒糧食。當然也有可能開春前就出太陽了,這個大家都不知道,各家也看著自己準備吧。不過煤油燈、蠟燭、煤氣、柴火、藥這些個東西各家多少要備一些,也不知道這電還能有多久了。暫時就只這兩條,大家都說說看吧。”
顧丙盼默默地坐在角落裡聽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該不該囤些糧食,要不要接人回村裡。雖是一個祖宗,但是自己自父親那一輩起就和村裡聯絡不大緊了,往日裡也是隻是自己親叔叔來往較多,偶爾還有兩家近鄰。這些個叔叔、伯伯、哥哥、弟弟的,自己雖知道,只是脾氣秉性並不十分了解,也不怎麼接觸,這時候還不如什麼都不說。
但即使顧丙盼想要獨善其身,她大學教授的身份擺在那,也還是很令部分人信服的。“丙盼姐。”坐在顧丙盼後頭的一女子拍了拍顧丙盼的肩。顧丙盼回過頭,只見一約是二十出頭的女人,綁著雙股麻花辮,穿著大紅羽絨服,這打扮在其他人身上保不準一股土氣,可在她身上卻看著格外精神喜慶。“我是丙珍呀。”原來這是堂叔顧濟成的獨女顧丙珍。雖說是堂叔,可也是隔房的了,這堂叔公的老來子,獨苗苗,生來就體柔,好不容易成婚了,到現在也就只得了個女兒。沒法子也給排了個字輩,將來承嗣。
“丙珍姐,你看什麼時候太陽要出來,你去買糧食不?”丙珍問道,她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這顧丙盼算是村裡最有學問的了,可比自己這村姑來得有見識,自己爸媽歷來是拿不住主意的,自己也沒個兄弟幫襯,就算出去買些個什麼東西,到時候真不行了,自己這東西還不定保不保得住呢。顧丙盼家裡只有她一個,還拖帶了個娃,和她一起總比和其他人來得安全些。
顧丙盼看著顧丙珍兩個大眼睛骨碌轉,心想這女孩還年輕,心裡想什麼都寫在臉上了。顧丙盼看著好笑,有心要提醒一兩句。“多備些糧食總是不錯的,你家有車的話,趁早去買些,穩妥些,別讓人瞧見了。除了糧食還要買點其他的。我看這情況短時間好不了。”顧丙盼說得非常小聲,在這嘈雜的祠堂裡,除了顧丙珍並沒有旁人聽到。
一個村,即使多是一個祖宗生的,但是人多了,想法就多了,村裡開了會傳達了從縣裡得到的訊息,也給大家帶來了提議和選擇,只是這最終還是看各家自己的做法了,畢竟現在已經不是以前的宗族制了,村長只是村長而已,上面還有幾個輩分大,年紀長的呢。
顧丙盼和顧丙良拿著燈,一左一右地在顧濟民走著,村裡靠太陽能發電的路燈已經不亮了,三人的影子拖得長長的。“叔,我要去一趟市裡。”顧丙盼哄著兒子坐在叔叔家裡。“不成,這黑天瞎火的你去市裡多不安全呀,你要是有個萬一我要怎麼跟你爸交代呀!”顧濟民極力反對。
“叔,趁著這一兩天大家沒有反應過來,我們要趕緊買些東西,手裡的錢不要留了,只怕這太陽出來,也不是原來的太陽了,這錢也只怕越來越不值錢。”而且現在大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