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氣, 叫屈道:“什麼叫‘不務正業’?自從上任以來, 分內之事,我哪一件偷懶了?”
“至於‘結交皇商’,就更是無稽之談了!西北皇商,我只認識文氏一族,絕非為了‘以權謀私’, 而是被庸州的圖寧縣令請去當了一回說客, 邀請文氏商行前往圖寧開立屯田而已。”
“我敢對天起誓:從未謀取不正當的利益!那位羅御史,有證據嗎?”
魏旭和劉桐頻頻點頭,前者寬慰道:“特使一向恪盡職守, 有目共睹。至於那種風聞言事的御史,道聽途說,捕風捉影,奏彈往往不會被採信。”
“對,聖上英明,應該不會採信的。”劉桐接腔,安慰道:“咱們認識多年,你的為人,值得信任!”
姜玉姝深吸口氣,強自冷靜,“謝謝,多謝二位。風聞言事,必須根據某一個傳聞?奇了,天南海北,究竟什麼傳聞能傳進都城?辛苦御史彈劾我這個芝麻小官?”
魏旭含糊答:“據說,與庸州圖寧的什麼河道有關。傳聞,你拋下正業,去湊河工的熱鬧。”
姜玉姝略一琢磨,恍然大悟,“哦,原來是因為那件事!我明白了,傳聞是不是明裡暗裡指責我鑽營搶功了?”
魏旭清了清嗓子,“咳,這個麼,我倒不清楚。”
“那就是有被指責了。”姜玉姝心思飛轉,不安地暗忖:凡事總有緣故。芝麻小官突遭彈劾,難道……姜姑娘的父親乃朝廷大員,他幫女兒邀功請賞時,不慎招人不滿了?
兩個朋友善意寬慰,“風聞言事,風聞言事罷了,不必驚惶。”
“身正不怕影子斜,你光明磊落,怕它甚麼彈劾!”
劉桐身為赫欽縣令,對大事自然有所耳聞,饒有興趣地問:“聽說,那河道已經動工了,是?幾時能挖通?”
姜玉姝定定神,“縣衙和衛所齊心協力,已經動工了,我猜不準何時能挖通。不過,秋收時我負責盯著庸州,忙完公務後去了一趟圖寧探親,發現快挖了一半了。”
“唔,不錯!引灌溉水源,造福千秋萬代,大功一件啊。”劉桐羨慕讚道。
姜玉姝心神不寧,“確實算大功一件,但與我沒什麼關係,功勞全是縣衙和衛所的。”
“你明明出過一份力。”魏旭大概知情。
姜玉姝嘆了口氣,苦笑說:“快別提了!我膽小,早知如此,當初絕不‘湊熱鬧’,避免遭彈劾。”
魏旭由衷敬佩女同僚,鼓勵道:“慌什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船到橋頭自然直。”
“沒錯。”劉桐看了看天色,溫和說:“今天是冬至,你早些回家,有事再來商量。別害怕,放寬心,設法多打聽打聽,令尊乃工部侍郎,肯定不會袖手旁觀的。”
令尊?興許對方正是針對姜侍郎,只是挑了軟柿子捏,彈劾他女兒。
姜玉姝疑慮重重,起身,感激表示:“好,那我先回去了,謝謝你們的安慰和提點。”
“客氣什麼?見外了。”兩個朋友站起,目送她出門。
不久·廂房
魏旭回房,剛坐下,小廝便拎著一個大食盒返回,稟告:“公子,這是縣令夫人派人送來的幾樣糕點,您趁熱嚐嚐?”
“唔。”
小廝麻利擺放點心,嘀咕道:“大人特地寫信來,是提醒您明哲保身,您卻提醒了郭夫人。其實,她的訊息多半更靈通,根本不用——”
“多嘴。”魏旭淡淡打斷。
“小的知錯。”小廝訕訕閉嘴。
魏旭不悅地板著臉,心想:哪怕她訊息靈通,我也樂意提醒一番。
與此同時·馬車內
主僕面對面而坐,皆裹得嚴嚴實實。
“天吶?”
“原來,‘風聞言事’就是‘根據傳聞彈劾’的意思啊?這、這豈不是很容易冤枉無辜?”
翠梅忿忿不平,鄙夷唾罵:“僅僅為了雞毛蒜皮的事兒,御史就胡亂彈劾人,未免太過分了!”
“哼,夫人辛辛苦苦一整年,終於到了年底,卻不能安心休息,氣死了!”
姜玉姝捧著手爐思考,分神說:“行啦,已經被彈劾了,生氣無濟於事,容我想想對策。”
“咦?”翠梅咬咬唇,小心翼翼地問:“奇怪,魏大人的父親是刑部侍郎,他得到了訊息,為什麼咱們家老爺沒提醒您一聲?”
姜玉姝心平氣靜,“信件可能還在路上,也可能不方便提醒?我打聽一下才知道。”
午時,漫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