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3 / 4)

打芭蕉聲聲泣”式的詩詞。

但自從來到大乾,一睜開眼睛便是亂局:侯府末日、除爵抄家、流放邊塞、充軍屯田……千辛萬苦,起起落落,奮鬥到如今,平時鮮有聆聽風雨聲的閒情逸致。

雨夜獨坐窗前,無數回憶湧上心頭,前塵往事歷歷在目,姜玉姝不禁感慨萬千,莫名犯了一點多愁善感勁兒,托腮嘆息:“唉。”

結果,炕桌上的燭光一晃,窗紙上立刻現出幾道人影,親信護衛起疑,關切問:“夫人?您怎麼了?”

“沒事?”

姜玉姝回神,深吸口氣,迅速驅散了莫名的傷感,揚聲答:“沒事!我只是在想,這雨究竟什麼時候才停?”

隔著窗,心腹信以為真,以為知縣在愁行程,七嘴八舌答:“應該快停了,圖寧不是雨水豐沛的地方,興許明天就晴朗了。”

“假如明天下小雨,乾脆弄一輛馬車來,慢慢兒回城。”

“對!”

“到時您坐車,小雨不妨事。”

姜玉姝想了想,“明天再看,但願晴朗。”

下一刻,李啟恭帶領里正的兒媳婦和孫女,捧著幾個食盒,隔窗稟告:“大人,晚飯好了,擺屋裡?”

姜玉姝定定神,“好。”

李啟恭眼神冷淡,斜睨村婦母女,“隨我來。”

“哎!”村婦母女倆誠惶誠恐,生怕得罪任何一個官吏。

然而,郭府護衛隊的頭領鄒貴,卻攔在了門口,“且慢。”

李啟恭暗感不悅,卻斯文問:“鄒老弟,怎麼了?”

“老規矩,小的們得看一眼,還請各位理解。”鄒貴笑嘻嘻,不等對回答,便招呼同伴,揭開食盒,謹慎檢查食物,半晌,一一合上蓋子,主動開啟門:“進去,好生照顧姜大人。”

“是。”村婦忙帶領女兒進屋。

李啟恭抬腳,右腳意欲邁進門檻,又被攔下了。

“哎典史,您……不方便進去啊,有里正的兒媳婦和孫女伺候知縣就夠了。”鄒貴一副殷勤模樣,彎腰,用袖子撣了撣門邊的凳子,“坐,您坐。”

哼,你把老子當成看門的了?李啟恭暗中更加不悅,卻面色如常,搖頭道:“不了,此處有你們巡邏即可。知縣惦記公務,恐怕急著回城,我得去和里正商量商量,看能不能借一輛馬車,再弄些蓑衣和斗笠,實在不行的話,大家只能冒雨趕路了。”

鄒貴內心鄙夷,面上絲毫不顯,“行!小的明白了,一定寸步不離地守著,您儘管放心去忙。”

“唔。”李啟恭找不到留下的理由,遺憾扼腕,瞥了一眼透出燭光的窗戶,不甘地離去。

與此同時·廂房

姜玉姝頭髮半乾,簡單挽了個髻,洗手轉身一看:

方方正正的炕桌,不大,擺著紅燒兔肉、山雞榛蘑湯、狍子燉土豆、醬茄子,以及涼拌瓜菜,主食是麵條,熱氣騰騰,香味撲鼻。

“夫人——咳,大人,您、您坐。”村婦拘束至極,把盤碟碗筷擺得整整齊齊,催促女兒道:“丫頭,快,給知縣大人盛湯。”

女孩頷首,小跑盛湯,不敢直視高挑端莊的女官。對村民而言,知縣高高在上,乃全縣最尊貴的人,高不可攀,萬萬不能得罪了的。

姜玉姝落座,和顏悅色,“你們吃了嗎?”

村婦母女侍立桌旁,躬身答:“民婦一家在傍晚下雨前就吃過晚飯了,這是特地給大人做的,收拾得乾乾淨淨,您放心吃!”

姜玉姝曾在劉村屯田數年,熟悉村居生活,觀察菜色,溫和道:“我們倉促避雨投宿,打擾了,大晚上的,難為你們,弄了一桌野味。”

村婦繫著圍裙,雙手緊張搓圍裙,“不難,這個不麻煩!民婦的外甥會打獵,他最近恰在我們家,幫忙下地除草,空閒時就上山轉悠,因此我家經常有野味。”

“原來如此。坐,不必站著,這是你們的家,別反倒比客人還客氣了。”姜玉姝和和氣氣,慢慢喝湯,看了看碗裡的土豆,順勢打聽:“你家種了多少土豆?長勢怎麼樣?”

村婦拉著女兒在炕沿坐下,憂心忡忡,“今年多種了三畝,一共十六畝地,是全家二十多口人的口糧。本來長勢不錯,誰知,最近老是下雨,土豆正在開花,雨水過多,可能會影響收成。”

姜玉姝若有所思,須臾,叮囑道:“盡人事,聽天命。最近雨水確實有些多,但放心,西北邊塞,自古至今,從未發生過洪災,即使影響收成,應該也不會太嚴重。你們得勤下地,時刻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