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1 / 4)

此外,“知元綱已墜,公然害其丞相達失帖木兒,南臺大夫普花帖木兒”,你是看著元朝的勢力不行了,就把元朝派來的官員害死了,這是你的第七宗大罪。

“恃其地險食足,誘我叛將,掠我邊民”,你依仗著你的糧食給養充足,有天險做屏障,引誘我的部將投降你,搶掠我的邊民,這是你的第八宗大罪。

貼士

朱元璋討伐張士誠的檄文:

予聞伐罪救民,王者之師,考之往古,世代昭然。……

近睹有元之末,主居深宮,臣操威福,官以賄成,罪以情免,臺憲舉親而劾仇,有司差貧而優富。廟堂不以為慮,方添冗官,又改鈔法,役數十萬民,湮塞黃河,死者枕藉於道,哀苦聲聞於天。

不幸小民,誤中妖術,不解偈言之妄誕,酷信彌勒之真有,冀其治世,以蘇困苦,聚為燒香之黨,根據汝、潁,蔓延河、洛。妖言既行,兇謀遂逞,焚蕩城郭,殺戮士夫,荼毒生靈,無端萬狀。

虹←橋書←吧←。←

第45節:第八講 先漢後周,決戰決勝(14)

元以天下錢糧兵馬大勢而討之,略無功效,愈見猖獗。然事終不能濟世安民。是以有志之士,旁觀熟慮,乘勢而起,或假元氏為名,或託鄉軍為號,或以孤軍自立,皆欲自為,由是天下土崩瓦解。

餘本濠梁之民,初列行伍,漸至提兵。灼見妖言不能成事,又度胡運難與立功,遂引兵渡江。賴天地祖宗之靈及將相之力,一鼓而有江左,再戰而定浙東。陳氏稱號,據我上游,爰興問罪之師。彭蠡交兵,元惡授首,父兄子弟面縛輿櫬,既待以不死,又列以封爵,將相皆置於朝班,民庶各安於田裡。荊襄湖廣,盡入版圖,雖德化未及,而政令頗修。

惟茲姑蘇張士誠,為民則私販鹽貨,行劫於江湖,興兵則首聚兇徒,負固於海島,其罪一也。又恐海隅一區,難抗天下全勢,詐降於元,……其罪二也。其後掩襲浙西,兵不滿數萬,地不足千里,僭號改元,其罪三也。初寇我邊,一戰生擒其親弟,再犯浙省,揚矛直搗其近郊,首尾畏縮,又乃詐降於元,其罪四也。陽受元朝之名,陰行假王之令,挾制達丞相,謀害楊左丞,其罪五也。佔據江浙錢糧,十年不貢,其罪六也。知元綱已墜,公然害其丞相達失帖木兒,南臺大夫普花帖木兒,其罪七也。恃其地險食足,誘我叛將,掠我邊民,其罪八也。凡此八罪,……理宜征討,以靖天下,以濟斯民。

爰命中書左相國徐達總率馬步舟師,分道並進,攻取浙西諸處城池。已行戒飭軍將,征討所至,殲厥渠魁,脅從罔治,備有條章。凡我逋逃臣民,被陷軍士,悔悟來歸,鹹宥其罪。其爾張氏臣僚,果能明識天時,或全城附順,或棄刃投降,名爵賞賜,予所不吝。凡爾百姓,安業不動,即我良民,舊有田產房舍,仍前為主,依額納糧,以供軍儲,餘無科取,使汝等永保鄉里,以全其家,此興師之故也。敢有千百相聚,旅拒王師者,即當移兵剿滅,……凡予之言,信如皎日,諮爾臣庶,毋或自疑。

—(明)陸深《平吳錄》

朱元璋羅列了張士誠的八宗大罪,是昭示天下人,我朱元璋是在替天行道,為天為民來除害。其實這些罪狀不過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為什麼這樣說呢?你看他所列的八項罪,邏輯上極為混亂,一會說他投降了元朝,但是一會又批評他不給元朝交納貢賦,他是替元朝討伐張士誠呢,還是替百姓討伐張士誠呢?朱元璋反元,張士誠也反元,照理說他們是戰友才對,而此時朱元璋卻對張士誠不忠於元朝提出批評,所以說這通檄文的邏輯是混亂的。然而,這通檄文有一個核心意思,核心是什麼呢?一句話,因為張士誠佔有以平江(今江蘇蘇州)為中心的地盤,擁有相當的勢力,對北不臣服於元朝,對南威脅到朱元璋,所以必須要徹底消滅他。

大家要注意一點,這時候元朝還沒有滅亡,元朝的統治中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還沒有被攻克,所以這時候元朝還是一個“合法”政府,是當時中國土地上最名正言順的統治者。朱元璋提出張士誠的八大罪狀,其中好幾條都是說他背叛元朝,欺騙元朝,殺害元朝的官,這幾句話給誰聽啊?是說給元朝的當政者聽,這樣做,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元朝君臣對於朱元璋的疑慮和壓力,他們會認為朱元璋在攻打張士誠的時候,是替元朝來辦事。認為他和擴廓帖木兒、李思齊這些人差不多。

朱元璋很狡猾,他只說了一句話:張士誠,你倚仗勢力,侵擾我的邊民,奪我的地盤,所以我要打你。這是他討伐張士誠的真正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