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其餘的大部分話是說給元朝君臣和天下臣民聽,現在攻打張士誠是師出有名。朱元璋的策略就在這兒,我們看這通檄文邏輯混亂,實際上朱元璋有他自己的小算盤。
他公佈了張士誠的八大罪狀之後,接著就派徐達總率馬步舟師,分道並進,攻打浙西各路城池,而且宣告,凡是能夠放下武器、投誠自首的敵方將士,“鹹宥其罪”,都可以赦免。如果百姓安業不動,也就是說這時候你不要添亂,不要幫助敵兵,安業不動,即我良民,原來歸誰所有的田地和房子還歸誰所有,如果敢於“千百相聚,旅拒王師”,如果你們敢抵擋我,那麼我就消滅你。
。←虹←橋書←吧←
第46節:第八講 先漢後周,決戰決勝(15)
朱元璋在吳元年,也就是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派徐達帶兵大舉進攻平江(今江蘇蘇州)。張士誠實力雄厚,儲備充足,朱軍圍困平江五個多月,沒有攻打下來。於是朱元璋派使者送信給張士誠勸降,可是張士誠根本看不起朱元璋,不予回答。最後,張士誠準備突圍,可是平江被圍得水洩不通,最終突圍失敗。張士誠親在突圍的軍隊中殿後,坐騎幾次受驚,最後連人帶馬掉在了水裡,差一點斃命。
但是張士誠卻仍然不肯投降,帶領士兵巷戰。徐達的兵太強了,張士誠被迫跑回自己的府中,打算自縊而死。也該著他倒黴,連自殺也沒有成功,被朱元璋的將士救了起來。
張士誠被押解到應天府的中書省,由李善長來審判。張士誠也是和朱元璋同時起兵,各據一方的豪傑,如今失敗了,自然無話可說。所以張士誠兀立帳前,沉默不語。李善長對張士誠大聲呵斥,張士誠十分藐視李善長,說你狗仗人勢。李善長也不示弱,說你一個鹽販子在這裡逞什麼威風?
張士誠拒不服輸,李善長只得帶他去見朱元璋。張士誠閉著眼睛不說話。朱元璋說,你有什麼話現在說出來還不遲。忽然張士誠開口說話了:“天日照爾不照我。”什麼意思?你命好,我命不好。戰場上風雲瞬息萬變,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自古以來就是如此,還說什麼。
朱元璋下令將張士誠處死。怎麼處死呢?命令武士用弓弦把他勒死。在現代人看來,這種處死方式很殘酷。實際上這在古代的死刑當中應該是一種優待了。古代的死刑很多,砍掉頭、剁成肉醬、五馬分屍……各種各樣的極刑數不勝數。用弓弦勒死,保留一個全屍,算是一種優待。張士誠死的時候47歲。
在通往皇帝寶座的路上,朱元璋又消滅了一個對手。“先漢後周”的策略至此完全實現了。
小明王在瓜步翻了船
朱元璋消滅了吳王張士誠,自己的王位算坐穩了,但是僅僅當王並不是朱元璋的最終目的,他一直想要改變吳王的身份,以便進一步向皇帝寶座的道路推進。條件越來越成熟了,可是在他的面前還有一個難題,這個難題並不是來自敵方,而是來自自己的營壘,就是那個空頭皇帝,壓在他頭上的大宋皇帝小明王韓林兒。
我們說過,朱元璋做了吳王,誰的吳王?儘管勢力很大,但他還是大宋皇帝韓林兒部下的吳王,用的是大宋龍鳳年號。如果頭上有一個大宋皇帝,朱元璋如何能名正言順地去做皇帝呢?老百姓也不答應啊,這麼做不順乎民意。
朱元璋長期使用小明王的旗號,是因為自己的勢力不夠,必須用小明王來號召天下,加強自己的權威;也因為時機未到,要用小明王這塊擋箭牌來隱蔽自己的野心。
劉基早就勸朱元璋擺脫小明王,舉起自己的旗號,以利於爭奪天下。現在羽翼豐滿了,小明王對他已經沒有用了,可以除掉了。不過,怎樣除掉為妥呢?不能夠公然發兵去攻打,又不能夠公開刺殺、廢掉他。如果直接除掉韓林兒,就會如同當年楚漢相爭的時候,西楚霸王項羽殺死義帝一樣留下千古罵名,而且給劉邦一個弔民伐罪的口實,朱元璋沒有這麼傻。最好的辦法是假他人之手。
朱元璋決定以優待的方式來對待小明王。既然小明王是皇帝,就理應把他供起來,不能讓他再待在安豐小城受委屈了,還是把他接到應天為好。至正二十六年年底,朱元璋認為時機成熟了,派大將廖永忠,前往安豐迎接小明王來應天府。應天是天下重鎮,朱元璋根據地的核心,小明王當然應該到這裡來。迎接禮儀也必須十分隆重,雖然現在小明王沒有什麼實力,是來投靠朱元璋,但是還有皇帝的身份。朱元璋要做個樣子給天下百姓看,看我朱元璋多麼大仁大義。廖永忠帶著兵馬護送韓林兒一家老小,前往應天。小明王的儀仗浩浩蕩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