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路而來。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想不到走到長江的瓜步渡口,韓林兒所坐的船被風浪掀翻了,韓林兒和他部下的很多大臣不幸溺江而死。

。▲虹橋▲書吧▲

第47節:第八講 先漢後周,決戰決勝(16)

這是天大的事啊!廖永忠把這件事報告朱元璋,當然朱元璋要對他斥責。可是皇帝在你的護衛下喪命了,僅僅斥責一頓就了事了,這合情理嗎?朱元璋沒有對廖永忠加以追究,反倒是跟隨廖永忠的那些人,說廖永忠一路上始終都盡心盡力,最後船翻在江裡的時候,他還不顧生命前去搶救,可惜沒有搶救成功。這樣,廖永忠不但無過,反而有功了。奇怪的是,朱元璋也就順著下了這個臺階,一切不了了之了。小明王之死就成了一個“千古疑案”。

其實人們都看得很清楚;廖永忠的“重大過失”,其實是有意為之,而他之所以敢於這樣做;是因為他背後有個主心骨。形勢發展到這一步,朱元璋該當老大了,小明王不除,朱元璋出不了頭。廖永忠是個明白人,作為朱元璋的親信大將,要主動替主分憂,替主解難,自己就當仁不讓了。當然,公然殺害小明王是不行的,最好用別的辦法,如果小明王能夠死於意外,比如天災,這樣誰都沒有責任。廖永忠奉命前往迎接小明王,他清楚自己該做什麼。長江裡的風浪誰能算得準呢,小明王翻了船,也應該是天命了。

不管這個做法是不是有點不正派,總之現在好了,問題解決了。大宋皇帝韓林兒一死,龍鳳年號也就失去了依託,朱元璋不必再用龍鳳年號了,當然,元朝的年號也不能使用。但是紀年還是需要的,朱元璋必須有一個自己的年號。他為自己建了一個年號,這個年號只有一個字,“吳”,就以龍鳳十二年(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的下一年(1367年)為吳元年。

仔細一想,這個年號有點不合常理。第一,中國歷史上很少有以一個字做年號的。朱元璋身邊有不少足智多謀的飽學之士,不會連這點也不清楚。每當制禮作樂,必然咬文嚼字,以一字為年號,合於制禮作樂的常規嗎?第二,“吳元年”之“吳”自然是來自“吳王”之“吳”,因為這時朱元璋是吳王。但是,朱元璋稱吳王並非在“吳元年”(1367年),而是早在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至此已經四年了,豈能以元年稱之?至於年號用一個字,如果說朱元璋尚未稱帝,不得與稱帝比,那麼,張士誠建大周,先稱誠王,後稱吳王,同樣是王,其年號為“天佑”二字。朱元璋為什麼要用一個字的年號呢?

值得懷疑的還有,韓林兒死的時間不明。韓林兒作為大宋皇帝,朱元璋名義上奉之為主達十幾年,可是韓林兒是哪一天死的,誰也說不清楚,正史野史都沒有記載。所以不管他死於哪一天,在史書上必須都要寫他死在年底之前,否則就趕不上正月初一改元。我的推測是,韓林兒的死已經過了改元的正月初一,等得到他的死信以後,朱元璋才感到可以放心改元了。倉促之間就選了個“吳”字作為紀年,而且說成是從正月初一開始。

按照晚明人的說法,大宋皇帝小明王韓林兒也是一代豪傑,他做了十幾年的大宋皇帝,肯定會有很多值得記載的事,但是現在我們已經完全不知道了。“得則為王,失則為虜”,既然小明王這個大宋皇帝沒有繼續做下去,就讓他退出歷史舞臺吧。一代豪傑最終又成了“牧豎”。

貼士

草澤崛起,不無憑依鬼怪與夫暴戾糾紛之氣象。然建國十有餘年,其間所以能自立,要必有可記,惜載記冺,冺莫究萬一。得則為王,失則為虜。悲夫!

—(明)錢謙益《國初群雄事略》

歷史總是勝利者書寫的。小明王必有許多可記的事蹟,明代人李文鳳甚至說他“不謂中國之湯、武不可也”,把他的起義反元比作商湯王、周武王。而且他說陳友諒、張士誠也未必如一些載記中所說的那樣驕佚荒淫,所謂,“紂之為虐,不必如是之甚”。錢謙益稱他們為“國初群雄”,於此已見史家之卓識。可惜,許多史實在勝利者的筆下被抹殺了。

小明王已經不在人世了,朱元璋的下一步,就是向天下至尊的寶座發起挑戰了,這叫問鼎中原。

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在討伐張士誠的時候,朱元璋就已經開始修建應天城牆和宮殿了,應天可是未來的首都,城池需要堅固,宮殿需要壯麗。

據說,在宮殿的基址選好以後,朱元璋和劉基有一段對話。

朱元璋說:“先生你看,現在殿前面的地勢不夠開闊,是否可以把殿址往後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