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負責興修水利、種植糧食,供給軍需。康茂才不負所望,一年以後,軍隊屯田所得糧食一萬五千石。除了食用以外,還剩了糧食七千石。幾年下來不但軍隊有了充足的糧食,而且有了一些儲備。

因為有了充足的糧食,朱元璋一再明令減少自己所控制州縣的賦稅,減少百姓負擔。這樣做不僅消除了百姓的恐懼,而且得到了百姓的擁護。百姓以前見了兵就害怕。兵匪一家,兵見了百姓就是徵收甚至搶奪。現在朱元璋的軍隊不僅不搶奪,而且減低賦稅,減少徵收,所以得到了百姓的擁護。

朱升所說的 “廣積糧”,不僅僅是多存糧,還要全面增強經濟實力。於是,在李善長等人的規劃下,朱元璋在自己所轄區域內,還設立了鹽法局,以增加財政收入。大家知道中國曆代都以控制食鹽買賣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如果百姓想得到買賣食鹽的權利,要向國家交稅,取得憑證。

朱元璋建立了鹽法局以後,規定商人販鹽二十取一,你得到了利潤二十份,我取你一份,不多。可是賣鹽賣得多了,朱元璋政權的收入就多了。他還建立了茶法,規定了販賣茶葉的法令。商人賣茶,要憑茶引,什麼叫“引”呢?引就是證明,茶引就是販賣茶葉的證明。商人每賣一百斤茶,要交納二百錢。

朱元璋政權開始懂得財政經營,他在所管轄的區域內設立了寶源局。寶源局是做什麼的?鑄造錢幣的機構。在這期間他鑄造了大中通寶錢,允許歷代錢幣與大中通寶錢同時使用。透過這些措施,朱元璋政權不僅有了糧食,還有了錢,有了經濟支柱。所以,廣積糧就是發展經濟實力,就是加強自己的經濟基礎。

那麼,對於朱升提出的“緩稱王”,朱元璋又是怎樣做的呢?

讓小明王替咱們擋著點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有了相當的勢力了。他不僅是大宋政權小明王旗幟下一路軍馬的都元帥,而且是江南行省的平章。雖然朱元璋實際統領著自己地盤中的一切,但是在使用公文和釋出告示的時候,還要用大宋政權的龍鳳年號,因為小明王韓林兒是朱元璋的君主。

《明史?韓林兒傳》評論這件事,說道,“時太祖以孤軍保一城”,朱元璋只有一支很孤單的、很薄弱的軍隊控制了滁州這樣的小城。“而林兒稱宋後,四方響應”,而韓林兒聲稱自己是大宋皇帝的後裔,很有號召力,各路起義軍都歸在他的旗幟之下。在朱元璋的羽翼還不夠豐滿時,“用其年號以令軍中”,不能不借用小明王的年號發號施令。

。←虹←橋書←吧←

第31節:第七講 秀才見了兵,說的就是理(7)

朱元璋攻下集慶以後,又先後奪取了鎮江、廣德等地,地盤不斷擴大,實力進一步增強。隨著他的實力的增強,小明王也在不斷地提高朱元璋的地位。

至正十九年,也就是大宋龍鳳五年,公元1359年,朱元璋被提升為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一個省的丞相,一省最高長官。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又被封為吳國公,成了公侯了。後來朱元璋的記載說是諸將奉他為吳國公,想掩蓋這個吳國公是小明王所封的事實。而實際上,此時他還無法擺脫小明王的大宋旗號,也不願意擺脫小明王的旗號。

大家知道,公、侯、伯是很高的榮譽爵位。朱元璋此時的勢力已經和當年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是朱元璋是有心計的人,他不想過早地暴露自己的野心。所以他一直甘居於小明王的旗號之下,使用龍鳳年號,就是後來他當吳王之後,釋出命令都是寫“皇帝聖旨、吳王令旨”,這就是所謂的“緩稱王”。

這個時候,在朱元璋政權周圍情況怎麼樣呢?一些豪傑紛紛自立,除了前面提到的張士誠的周政權外,還有人稱王。

至正二十年(1350年),徐壽輝的部將陳友諒以洪都(今南昌)為中心,自立為漢王。

明玉珍在四川地區自立為蜀王,在至正二十二年(1352年)又自立為帝,建立了大夏國。

朱元璋身邊的這些人,不論是張士誠、陳友諒,還是明玉珍,都紛紛稱帝的稱帝、稱王的稱王。可是朱元璋牢牢記住朱升給他的話—“緩稱王”。不到時機,不到火候,不能夠稱王,所以僅僅被小明王封了一個吳國公,表面看起來他很滿足,實際上他想得更遠,因為他想要的更多。

朱元璋當然也有稱王之心,他不想當皇帝嗎?當然想當皇帝。但是他要實行“緩稱王”的策略,避免自己過早地成為各路豪傑攻擊的目標。而且,他遵奉小明王為主,也是在利用小明王的皇帝名分,利用他的聲望,提高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