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領都看向他,對於林唯棠其人,他們都深有體會。
別看林唯棠俊美異常,但其手段和見的,的確非凡,而且,他僅靠薄弱兵力硬是守冀東城對抗明王二十萬大軍半月有餘,其能力,不容質疑。
雖然他最後在城破時棄城遁走,此行為稍顯失氣節,可俗話說的好,留得青山在,方可有柴燒,絕大多數人是贊同林唯棠的做法的。
對於這一點,慶帝心裡深處也同樣贊同,否則也不會指名再讓他隨徵了。
所以,此時,慶帝雖危險的眯起了眼睛,卻並未表示出怒意,只是盯著他。
林唯棠恭敬上前,將自己的理由陳述,順道請動請戰。
慶帝聽了他的話後,面色緩和下來,沉吟片刻,採納了他的建議,由他出徵。
這一戰,雖只是試水,也是明王的試探,並沒有大規模的兵力,但林唯棠用事實證明了他的價值,也越發讓慶帝看重。
接下來兩個月裡,林唯棠也隱隱地成為了親征大軍的軍師級人物,由他獻的計策和領的兵,雖也有敗,但相對而言,明王一方在林唯棠手上討不到大便宜,慶帝對於林唯棠的話,也都能聽得進去,賴以重用。
戰況,再一次陷入對峙僵戰之勢。
如果照此發展下去,也許,對朝廷一方來說,也算是好事,可慶帝急著鎮壓越來越龐大的反軍,回京掌政,在戰況稍稍穩定下來後,硬是從烏城再下令抽調了十萬兵力,以圖一舉殲滅明王大軍。
當然,一開始,慶帝並非是打算從烏城調兵的,而是強行徵丁。
經過林唯棠急力相勸後,他最終還是打消了強行徵丁的念頭,他也知道不能再觸怒百姓!
而且林唯棠說進了他心坎裡,強徵來的新兵,未受過訓練就上戰場,白白送死也就罷了,他就擔心那些人對他有恨,到時候臨陣倒戈,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而烏城雖與楚國邊關對立,是國門,但楚國與周國之戰,餘波未消,楚國想要對大元國動武,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終,他還是下令從烏城調兵。
只是,增援兵力還未到,就先收到了烏城急報,楚國北橋關兵力壓境,雖無明面上的攻擊,可楚兵暗地裡,騷擾邊沿百姓,雖不至於燒民屋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