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不走王珏怕自己笑場,這個整人的方法她可是想了很久。她回家時並沒帶這些糧食,這點大家有目共睹。為了掩飾系統的存在,她只好把糧食埋山上,當成是回家前種下剛長出來的,這七天可把她和阿綠累壞了。

糧食給他們展示過了,種植方法也寫得很清楚,還很貼心的準備了竹棍。想要糧食?自己挖唄!

李承乾恭謹地跟在王珏身後,內心有點小忐忑。不知道入門考驗是什麼,若是通不過,老傢伙們得嘲笑死他……

王珏帶李承乾來到天池邊,今天她依然讓人準備了茶具。先給各自斟了一盞茶,然後開口問道:“敢問殿下,世家因何勢大?”

李承乾挺直腰板,謹慎地回答:“世家子弟皆讀書,又出過諸多名臣雅士。”

王珏再問:“為何平民比世家讀書人少?”

“平民要為溫飽操勞,沒有時間讀書。而且書籍抄寫困難,傳播慢。他們想讀書也無處可尋,更無人教導。”李承乾嘟著小臉很疑惑,王娘子幹嘛問這些顯而易見的事情?把他當成不識人間疾苦的晉惠帝了?

“很好!大唐用雕版印刷佛經,為何不用它大量印刷經史典籍?”

李承乾恍然大悟,起身欲向王珏拜大禮。王珏擺手阻止:“不必如此,我還不是你師。”

自古當權者都在與世家爭鬥,既用他們,又防他們。無論從曹操開始的徵賢令還是大唐如今的科舉制度,都是為了在平民中選拔良才,遏制世家勢力。對於這一點,李承乾身為太子,李世民沒少對他言傳身教。

看到李承乾崇拜的眼神,王珏覺得火候差不多了,她從袖子裡摸出一個錦袋遞給李承乾,“雕板印刷依然太費人力、物力。想出更實用的印刷方法,不可求助他人,這便是你的入門考題,錦袋內是提示。”

王珏說完便獨自揚長離去,不再理會跪坐冥思地李承乾。

多年後,此幕由王聖人大弟子李承乾記入《聖言》一書,史稱:池邊對答。

他沒記載的是,此時,他爹正帶著一干大臣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挖地。也只有蘇大才子的詩,才可以表達出他們現在的狀態與心情: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為了顯示自己對王珏的信任,李世民並沒帶侍衛上山,這點可以稱得上藝高人膽大。帝王嘛,像他這樣的梟雄,總是喜歡用這種方式不著痕跡的施恩。如果這招玩不好,沒選好物件,也容易陰溝裡翻船,比如曹操,比如現在的他。

見李世民拿著小竹棍捅地,魏徵實在看不過眼:“聖上,您歇會吧。”

“那怎麼行,朕要親手把它們挖出來,它們是大唐的希望!也是朕的希望!!”李世民目光堅定,言辭強烈地拒絕著。

圍觀黨很疑惑,魏徵何時這麼關心聖上了?那張死人臉也不像在溜鬚拍馬呀!

果然還有後續,“聖上,臣手裡這幾顆戳破皮的土豆都是您挖的。”

李世民臊紅了臉,他也不能無故對魏徵發火,只得把竹棍扔了,學著魏徵和唐儉一樣用手挖。見聖上都如此,其他人也跟著有樣學樣。

唐儉隱晦的向魏徵投去一個感激的眼神。這些作物運回去後由他負責著人種植,如果產量與王娘子種植的時候差太多,罪責肯定由他來承擔。

李世民還好,人家起碼上過戰場吃過苦。雖然幹起活來有些笨手笨腳,效率還算可以。文官們可就慘嘍,這些人各個細皮嫩肉,有人沒挖兩下手就見血。如果上天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一定會選擇在今天下午長醉不起……

沒人敢說讓山下的侍衛上來挖,也沒人提議明天讓民部的人來處理。這種為了大唐的未來跟帝王同甘共苦的機會,到了如今這種太平時期已經不多。是受苦,也是機遇。既然遇上,就要把角色扮演好,跪著也要演完這出戏。

好在武官們很快就尋來,又有王珏派來的僕從幫忙,沒讓這群人受太多苦。即便如此,也花了一個多時辰才挖完,眾人離開時太陽已經落山。

一群人扛著麻袋,小心翼翼地走著山路,生怕肩上的作物有什麼損傷。他們早已疲憊不堪,但還是懷著無法抑制的興奮心情憧憬著未來。

想到這些作物由他們親手挖出,想象著史書上將會如何抒寫描述這個場景,他們怎麼能不興奮?這可是利在千秋的功業!

這些人當官圖什麼?除了出人頭地,庇佑家族,誰不想青史留名?自三皇五帝以來,哪個朝代能保證治下人民都有飯吃?如今機會來了,這種人人渴求的生活將透過他們的雙手來共同締造,他們就是輔佐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