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貝殼,厚的能夠埋進腳背,這個時候連用手抓都不用,只需要將籮筐平放在地方,然後用力推行,就可以裝進去滿滿一揹簍的貝殼。
這些貝殼攤開,用石頭胡亂砸碎,再混入小塊磨粉的木炭,最後再進行燃燒,用了四五個小時才燒成功,又涼了一兩個小時,燒過的貝殼是一種灰黑的粉末,叫人疑心這是不是記憶裡雪白的石灰。
羅琦喝住了那些調皮的想要用手觸控的孩子們,讓人用碎開的陶片取出一些這樣的粉末,又取出一些水來混合,當水混入粉末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有大量的白色霧氣蒸騰而上,發出了沸騰冒泡的咕咕聲響,用長長的木棍攪和兩下,這才發現原來灰黑色的粉末已經變成雪白粘稠了。
大德魯伊告訴羅琦,雖然一般的水泥都是燒出來的,但是隻需要將石灰和磚頭粉以及水混合,其中產生的熱量,已經足夠它們變成混凝土了。
羅琦試驗了一下,最後的灰色泥漿一樣的產物備用磨平的小石板攤開,作為兩塊磚頭之間的粘合劑,而等到水泥幹了以後,兩塊磚頭就緊密的黏合在了一起,比粘土做的粘合劑要堅固牢實的太多。
水泥作為粘合劑的使用相當靠譜,但是如果需要大量生產來製造房屋的話,那麼這糊狀的泥漿物體,因為自身的特性是無法被建築成合適的形狀的,必須要有物體在其中作為結構支撐。
而鋼筋,因為拉力強度較好,就成為不二之選。
在羅琦穿越前的時代裡,正是因為有了鋼筋和混凝土,人們可以建造出高達百米的樓層,也可以建造出了橫跨江河的大橋。從道路到房屋,從工業煙囪到核反應堆,水泥早就成為了工業文明的血液而不可或缺。
當然,也是因為工業文明生產出了大量的鋼筋,才讓水泥的運用如此之廣。
但是顯然羅琦現在是沒有鋼筋的。
實際上她連一塊鐵礦石還沒能找到呢。
而現有的金屬銅,一個是產量不高,另外想要加工成合適的形狀也不容易,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眼下有了更合適的材料。
竹子在拉力強度上的優越表現甚至超過了鋼筋,而且產量大又輕巧方便運輸,雖然溫度變化後強度下降的風險,但是既然用粘土加竹子做的竹鍋都可以熬煮食鹽,那麼用水泥和竹子做的蒸餾池,自然更不在話下了。
第三百二十章 車輪滾滾而來
水泥和粘土分別都做了方鍋,都不大,只有一米長半米寬,也不很深,只有三四十厘米。
水泥還好,粘土的粘性雖然比別的材料要好一些,但是卻無法和水泥相比,所以用來搭建竹鍋的時候很是費了一番力氣,乾燥的時候又格外小心擔心粘土乾燥的太快裂開。
但是好在石洞人早就在製作陶器的時候擁有了不少的經驗,所以對付起來並不是太困難的。
眼下,這兩塊方形的鍋就都被放到了一邊,底下都整齊的排列著好幾列的泥磚作為支撐。
燒煮的自然不可能是鹽水,就是普通的冰雪融化後的水,柴火倒是並不難得,因為前段時間的積雪,樹林裡面有不少小樹被積雪壓倒,拖了來用石頭砸成一截截的,乾燥後就是很好的燃料。
但是燒火實在是一個技術活。
當然,在石器時空,人們早已經熟練的掌握了火,就算是小孩子生火的技術,也比羅琦這個工業社會廢材要高明的多。
但是,竹鍋這種材料,對於火候的要求實在是比較苛刻。
因為材料的特性,所以如果火燒的不夠,根本就被粘土擋住了熱量,使得水不能沸騰,但是火燒的大了些,又容易燒壞竹鍋,燒裂粘土。
雖然這個竹鍋已經是縮小版本的了,但是也需要好幾個人一起燒火,這是為了讓火力均勻,不至於燒壞竹鍋。
就算是如此小心,等到水分燒乾了以後,還是看到竹鍋的邊緣裂開了幾道縫隙,雖然看著不起眼,但是如果再燒幾次的話,這口竹鍋也該退休了。
相比之下,旁邊的水泥則表現的很是優異,雖然和金屬做成的鍋相比,水泥的導熱性很差,但是相比於粘土做成的竹鍋不能大力燒煮,水泥的表現簡直讓人感動的想要落淚。
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燒火,而且不必擔心火力太猛燒壞了鍋,這樣一來,效率可就大大增加了,操作起來也完全不用費勁。
過程中也有一個小插曲發生,為了讓水快速蒸發,人們用棍子攪動沸騰中的水,激起了大團大團的蒸汽,一個小夥子因為太過靠近而被蒸汽灼傷,羅琦命令下次用長長的棍子來替代短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