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再給田地多拔兩把草。
當然他們這樣做,可不僅僅是為了食物。
角馬的例子告訴他們,只要幹得多,幹得好,那麼他們俘虜的身份就可以早日去除。
而只要脫離了俘虜的身份,他們就可以和別人一樣,幹一樣的活,可以吃到更多的食物不說,還能去學習捕魚或者工坊裡面的技術,那樣不但待遇很好,而且很是受人尊敬。
而對於角馬來說,這既甜蜜又苦惱。
甜蜜自然是因為受到了嘉獎和尊重,而苦惱的則是,現在努力幹活的人太多了,這讓他不得不花費比以往更多的力氣才能表現的更出眾。
第三百五十章 共情
或許在某些人嚴重,一成不變的階級最為穩固,管理者的後代還是管理者,工人的後代自然要和工坊打交道,而農民的後代也應該和生養自己的土地永遠在一起,最好的奴隸就是最安分守己的奴隸。
但是如果站在羅琦的位置上,那麼很容易發現這句話並不那麼好用。
或許先進的武器和棍棒可以讓奴隸們無法逃脫,不得不幹活,適當的物質獎勵也能讓他們更努力一些,但是在繁重的勞動下,那麼人的思維無可避免的會出現停滯,積極性也會在不斷的重複中降低。
而樹立勞動模範,給出的也不止有物質的獎勵,還有精神上的嘉獎,那些獲得模範的人,會引得周圍人的一致羨慕和尊敬不說,也還有跨越階級的希望。
當然,對於那些俘虜來說,則是提前完成刑期的希望,也就是所謂的“表現良好可以減刑”。
畢竟俘虜們加起來的數量著實不少,如果激發起了暴動,那麼羅琦可要頭疼的。
而為了分化俘虜,羅琦可是手段全出。
比如先是將俘虜內部劃分,哪些是屬於領頭的小頭領,哪些只是一般人,哪些人對石洞部落威脅更大,哪些人的罪狀較輕,然後分別給出了不等的刑期。
如此一來,原先的小頭領們自然很難再影響到一般人,也失去了號召力,就算是有心,也很難搞事請。
眼下“減免刑期”的蘿蔔又一放,那麼這些俘虜更是如同前面被掛著胡蘿蔔的驢一樣,拼命的朝前追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