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3 / 4)

小說:系統誤我終身 作者:不受約束

工業文明裡,除了喜歡毛筆書法的人群,絕大多會俗人已經捨棄了這種落後的書寫方式,改為使用更加便利的中性筆,而年輕人們,更是因為習慣在電腦上打字而遠離了手寫。

但是筆墨紙硯,拜各種古裝劇所賜,這幾樣的鼎鼎大名,卻是任何識字的人都絕對不會沒有聽說過的。

羅琦面前的,就是這幾樣珍貴的文化活化石——的遠古簡陋版。

硯臺是有的,不過是隨便在地上找到的一塊石板,上面那點凹陷之處還是用石頭硬砸的,摸上去還很是粗糙,如果扔在路上,那麼絕對沒有一個人會發現這塊粗糙到只能作為墊腳之物的石頭和文化有絲毫的聯絡。

筆自然是有的,採用的還是遠古山羊的尾巴尖毛,可以說是相當的講究,就是筆筒難以製作,是用兩塊細長竹條將筆尖給結實捆住的,使用的時候需要當心,用力太大的話很容易會是的毛筆比較脫落。

相比於上面幾個,墨的製作可以說是相當的“高科技”了。

以前羅琦都是用的是燒製的木炭頭作為筆來使用,用的是芭蕉葉子作為紙張,但是木炭的著色效果並不算好,而芭蕉葉子也顯然沒有白紙那麼好用,很多時候不是寫了兩遍沒寫上去,就是一著急一用力把芭蕉葉子給頂破了。

而眼下既然有了毛筆,那麼顯然要用的是可以用水調和的墨汁。

而要得到這種墨,其實和以往的木炭墨的做法也是差不多的,不過製作的工藝和原材料稍微有些許差別罷了。

就比如材料,原先用的都是各種木頭段燒成的木炭,而眼下雖然也還是燒炭,但是木材卻指定為松樹。

松樹木之中含有松香油脂,在煅燒前需要分離開來,而需要做到這一點也並不困難,只需要在松樹下面切開口子,再用小火炙烤,那麼松香會自然流出,收集好的松香可以另作它用,而松樹樹枝則曬乾後送入木炭窯。

因為山谷裡面現在對木炭的需求比較大,所以木炭的製作也不是原先簡陋的一次性土窯,而是建立了更大也可重複的窯,因為燒製木炭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這樣的窯也還不止有一口,每一口一次能燒出來的數量,還是以前的一次性炭窯的兩倍多。

不過如果是想要能夠製作為墨水,那麼需要的並不是燒好的松樹木炭,而是炭窯裡面上方的黑色煙粉。

這些黑色物質是因為松枝燃燒後的產生的黑煙蒸騰而上,附著在炭窯上面的,將其刮下來,就會發現很是細膩,,輕輕一捻,手上就染上了黑色,遠比木炭更容易著色。

而紙張嗎?

只能說面前這樣東西可以用來作為書寫文字的材料,而和羅琦穿越前所經常使用的那種潔白又輕薄的東西是兩碼事。

“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竹簡。”羅琦自己都忍不住吐槽。

紙張的製作其實從工藝上來說也並不是那麼困難的,原材料也無非是各種植物的纖維,並不那麼難以尋找。

但是,但是!

製作紙張的週期卻很長,光是讓植物自然發酵就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而如果建立紙坊的話,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和前期科研的比例先不用說,光是製造出來的那麼多紙張該怎麼消化就是一個問題——山谷根本用不到大量的紙張。

所以羅琦決定仿效歷史的程序,選用那些雖然不如紙張輕薄好用,但是卻也能提供書寫的材料。

從歷史上可以知道,人類為了方便書寫,可以說是尋找到了各種能接觸到的材料。

比如山洞上的壁畫,比如刻畫在泥板和陶器上的圖案,又比如寫在骨頭和青銅上的早期文字

大約是那厚厚的甲殼的緣故,龜類的天敵並不多,除了在幼小時候的某些鳥類,不然的話厚重的保護和持久的忍耐力,讓它們可以活的相當長就,數量也很是不少,在大河邊上的洞穴隨便找找,就可以找出一堆烏龜來。

但是烏龜的殼子與其說是用來書寫的紙張,到更像是占卜的材料,從實用性和普遍性來說,還不如芭蕉葉子。

而羊皮紙和牛皮紙,聽起來這麼貴氣,原材料更是稀缺,畢竟山谷裡面的羊的數量,相比於人的數量,還是很可憐的。

那麼思來想去,羅琦就找到了龜甲和紙張中間的替代品,原材料也比較容易得到的竹簡。

竹簡的製作也不困難,將竹子鋪開切成合適的長短,然後放到蒸鍋裡面蒸煮,或者放到火上面小火烤,將青綠色的汁水從竹子中逼出來,使其變得乾燥,這樣就會容易書寫,而且可以儲存更久的時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