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兩三年生的大毛竹,竹子可以有手腕粗細,用來製作成功的成片竹簡,可以有一二十個,可以說是價廉物美之典範了,還不用白紙那漫長的生產週期,隨便找個小孩都可以完成竹子的竹條製作工作。
而白紙的製作,那麼起碼得等到部落的人數達到一定的規模,比如一千以後,有了一定的使用基礎,然後才能夠開展生產工作。
而眼下,羅琦還是隻能用這隨時可能掉頭的羊毛筆,用著在石頭上碾碎用水化開的墨水,再在這窄小的竹條上面慢吞吞的寫字。
除了羊毛筆以外,羅琦還製作了鳥毛筆。選擇的是鳥身上比較長的硬羽,然後在羽毛的根部切開一個斜口,放到熱水裡面泡一段時間。
因為禽類需要飛翔,所以身上的重量都是能省就省,羽毛的內部管子也是中空的,將羽毛的根部泡入墨水之中,手指在羽毛的中間稍微用力,就像是在使用鋼筆一樣,中間的管道就會吸滿墨水,然後就可以用此來書寫。
第三百六十八章 擔子很重
在羅琦穿越前的學生時代裡,社會上就已經為學生們的辛苦而奔跑呼籲,教育部更是連續呼喊要給孩子“減壓”,讓學生的書包變輕一些。
而羅琦上學那會兒,從小學開始,每天揹著厚厚的書包就已經完全是低年級的做法了,高年級每天的書包並不太重的,因為裡面裝著的都是作業和必要帶著的書本,更多的厚實的書籍,則會安靜的躺在桌肚子裡,等待著第二天的臨幸。
而每次新學期裡學校發放新書,也都需要男同學踴躍獻身,充當重勞動力。
從這裡可以看到,哪怕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偉大的發明之一,在傳統的書寫材料裡面以便攜輕薄而能夠承擔最多書寫量的紙張,其實真實密度也還是很感人的。
而如果換上了竹簡,那麼要想達到輕飄飄的兩三張紙的書寫量,那麼就需要將揹簍給裝滿了。
眼下角馬的揹簍裡面,裝著的就是這種沉重的竹簡。
相比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