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正確,任何其他錯誤都必須為這個最最最最最最高的政治訴求讓路。
和洋人的仇恨,是民族仇恨國家仇恨,任何其他私人恩怨,放在這個無以倫比的高尚的大道理面前,必須搖身一變,搖旗吶喊。
任何追究這個人曾經殺人放火搶劫強(奸)之類的小小小小小的小問題的人,都是民族和國家的罪人,必須萬夫所指。
在這個全滿清都認同都推崇的大道理下,胡靈珊殺人無數又算得了什麼?
胡靈珊是杭州知府,是滿清第一巴圖魯,哪個滿清官員不曾殺過人,胡靈珊不過是殺了稍微多了那麼一點點而已,何況殺得都是刁民嘛。必須殺,殺得好。
邪惡的、渾身冒黑氣的大反派胡靈珊在輿論之下,忽然背後長出翅膀,腦袋長出光環,全身冒出金光了。
黑變白,邪變正,惡變善,就是這麼輕而易舉簡簡單單。
對此,胡靈珊只是冷笑,就因為這個奇妙的大道理,她一定要推翻這個奇妙的世界。
……
天津,某件酒樓。
“這胡家,我最瞭解了,胡靈珊出生的時候,方圓十里之內,異香撲鼻,鮮花從天而降,隱隱有仙女彈琴唱歌,根本是大大的吉兆啊。”一個帶著東北口音的漢子,認真的說著。
“是啊,原來胡靈珊是天上下來的仙女啊,是來拯救我們大清的啊。”一個老人虔誠的說道。
“聽說,胡靈珊是大清的格格啊,老佛爺都認了。”又有人道。
“看來大清氣數未絕啊。”有人嘆息。
“那是,大清朝洪福齊天。”有人忘記自己是漢人,對滿清深深的熱愛著。
自然也有人理智的認為,胡靈珊挑起清英大戰,清國必定血流成河,再次簽署喪權辱國的條約,胡靈珊簡直是國家民族的罪人。
這類難得清醒的看法,輕易的被輿論唾罵,淹沒,然後消失。
滿清官員們出奇的全部沉默著。
前腳收到通電,胡靈珊可能有皇室血統,後腳又收到緊急訊息,胡靈珊殺光了英國領事館的人。
這資訊量簡直太大了。
眼前最重要的,是搞明白,在大清資訊極端延誤的情況下,兩道訊息究竟誰前誰後。
胡靈珊是皇室血脈在前,砍英國人在後,那麼,英國領事館事件就是朝廷有預謀的行為,大清新一輪對外強硬又要開始了。
次序反之,則更有可能是胡靈珊任性妄為,砍洋人闖了大禍,朝廷硬著頭皮力挺皇帝的親妹妹。
這兩者的差距,真是大到天邊去了。
……
“難道這些人就看不清,就因為胡靈珊,大清又要倒黴了嗎?”李鴻章的長子李經方憤怒的道。
幾個幕僚嘆氣,p民除了喊口號,還懂什麼呢。
“大公子,李大人方去,大局未定,國不可為主,軍不可無帥,大公子是不是該……”有幕僚試探著問著。
李鴻章被胡靈珊幹掉了,李經方居然一點都不悲哀,真是一點演技都沒有。更重要的是,這個關鍵的時刻,再不出來豎起山頭,被人搶了寶座不說,還容易人心渙散。
李經方奇怪的瞅了幕僚一眼,道:“這件事,我自有主張。”
自有主張個p!再不出頭,手下們都要造反了。幕僚深深鄙視,嘴上恭敬的道:“是。”
安徽某個府衙。
“……你打算怎麼回覆?”某個人低聲的問。
“先看看。”另一個人沉思著。
看看?你白痴啊,李鴻章掛了,李家的幾個兒子都不是做老大的料,李鴻章的北洋系顯然是要四分五裂了,看看江淮的地圖就知道,能投靠的新老闆,可沒幾個人選。
“老兄,你可想清楚了,袁大人看得起我們,可別錯過了這尊大佛啊。”
南邊是胡靈珊,西邊是張之洞,前者是死敵,投靠的風險太大,後者老得不成樣子了,估計沒幾年活頭了。
不投靠北邊的袁世凱,還能投靠誰?
雖然袁世凱確實也沒什麼實力,但是,矮子裡面拔長子,將就將就吧。
山東。
袁克定大笑著,對著幾個好友揮舞著手裡的書信。
“看看,我家老頭子要我做些什麼。”
袁世凱的信裡,要求袁克定立刻去拜訪段祺瑞。
這還需要說的更明白嗎?在北京坐冷板凳的袁世凱耐不住了,決定重出江湖了。
“來人,立刻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