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2 / 4)

小說:榮錦路 作者:曾氏六合網

利用那裡的糧食……”說到這,沈皎沒再說下去,但眼中充滿了深深的寒意,語氣森然。

第147章 糧倉

沈皎皺了皺眉; 沒有將話再說下去,看著眼前這些懷裡抱著饅頭的災民,對著一旁的暗彥問道:“彥先生; 咱們所帶的糧食若是救濟周圍村莊的百姓; 可能維持兩餐?”

“公子,現在的糧食是前天才送來的,若是救濟周圍村莊的災民; 維持兩餐應是可以的。”暗彥看著沈皎心中已經有了打算,只是回答; 也不阻止,在來之前陛下便有交代; 讓他一路上以元嘉郡主這個主子的想法為主; 便是遇到想法相悖時; 也儘量遵循元嘉郡主的意思。所以,雖然他現在對其的做法,並不認同,但也不會阻止,他只需要服從命令便夠了,主次永遠要記得。

“不過; 按照屬下之前瞭解的情況,這周圍的百姓應該有千人左右; 肯定是不能按照剛才那樣的供給了。”暗彥核算了一下隨行的糧食; 皺眉道。他不阻止郡主發善心; 救助百姓; 但也不能讓其隨性子來,不知糧草之事的重大。若是像之前承諾柳樹村的村民一般,都給了平常百姓半年都不一定能吃上一頓的饅頭,還管飽,這樣救濟程度根本不是他們現在所帶的糧食能承受的了的。

“這個彥先生放心,我明白輕重。既然是救災,就按照朝中救災的慣例來,每人領一升粟,孩童領半升。”按照大齊救災時的慣例,每人一天可領一升粟,孩童領半粟,雖然不多,但也夠一個人在災年維持生命,不餓死了。

“對了,讓男女分開領,維持好秩序,避免相蹂。”沈皎說完後,又對著身旁的暗彥囑咐道。在這樣一個饑荒的時代,可以想象,領糧食時,百姓蜂擁而至的場面,但這樣的場面,最令人擔憂的便是踩踏事件了,她記得在學史時,老師張博鈞在講到賑災時,有一篇介紹前朝的一位刺史在賑災時,便是採用這樣男女分開領糧的方法,從而減少了很多的踩踏事件。

“是,屬下這就吩咐下去,讓良器維持好秩序,公子放心便是。”暗彥應道。他也是沒有想到元嘉郡主會考慮如此周全,但心中還是止不住的擔憂,這將糧食都發出去,他們接下來該怎麼辦,雖說餓個兩三天不會有餓死,但也會讓那些士兵手無戰鬥之力,若是再遇到一次劫匪,那後果不堪設想。

如此想著,暗彥也皺眉問了出來:“公子,這也不是長久之法啊……”

“這個我自然知道。”沈皎不待暗彥說完,擺了擺手,安撫道:“彥先生,我自是知道這不是長久之法。至於糧食問題,您不必擔心,明天咱們往章縣縣城而去,我記得章縣應是有官倉的,並且還應有不少儲量才是。”

暗彥聽後大驚,連忙道:“公子,章縣是有官倉,但是那可是軍倉,不能擅動啊。”

“我自是知道是軍倉。”沈皎擺了擺手道:“軍倉又如何?”

“軍倉沒有內閣公文和聖旨,是不能擅動的。動了軍倉,公子,原是好意,也會成為壞事,到時朝中的一些大臣,得知後,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到時朝野廢然。更何況,您身上並無官職,介時又是一個把柄落在那些有心人手中,您和……”說到這,暗彥還向上方拱手以示天和帝的身份,然後道:“之前的打算可都不成了啊。”

在沈皎和天和帝身邊這麼長時間,他多多少少也知道天和帝對元嘉郡主的期盼和沈皎自己的打算,天和帝似乎有意讓元嘉郡主進入朝堂,而元嘉郡主也十分有此意。他多多少少也能猜出天和帝和元嘉郡主打算以這次山東受災之事作為元嘉郡主進入朝堂的踏板,但若是開了軍倉,介時便是元嘉郡主立了再大的功勞,也無濟於事,反而還會收到群臣彈劾,最後很可能連原本的榮耀都保不住。

在大齊,天下糧倉共分六種,正倉、轉運倉、太倉、軍倉、常平倉、義倉。正倉即所謂的常年直接受納正租的官倉,軍倉、正倉供應兵餉;正倉、太倉供應官祿;常平倉負責平準糴糶;義倉負責賑貸救濟。所以,平日裡地方官員能動用的只有義倉,常平倉的動用需要報省部稽核,而太倉供應官祿,根本不是地方官可以觸碰的。至於轉運倉,是沿漕運設定的,是為了長途運輸糧食物資集中於京師而特設的糧倉,這樣的糧倉在大齊多是隻起到中途轉運的作用,一般情況下並不會儲存多少糧食。至於正倉,儲存量巨大,是真正的官倉,也不是地方官員可以擅動的,動用官倉時,一般情況下,都也要報閣部和戶部審批,不過,歷史上也有不少地方官員在遇到緊急災情時,沒有經過閣部和戶部審批而動用官倉的,動用官倉者,朝中會根據其具體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