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3 / 4)

小說:榮錦路 作者:曾氏六合網

用,而決定其是否降職還是如何,不過,動用官倉被嘉獎的官員也有不少。

但無論是哪種倉,都沒有軍倉來得重要和敏感。軍倉不僅是為了發放軍餉,也是以防大齊在突然進入戰爭時,有足夠的糧草供給士兵,可謂是重中之重。所以,還沒有哪個官員會去動用軍倉的,凡是挪用軍倉的,就沒有全身而退的,重者,將會誅三族。

但軍倉也不是哪個地方都有的,章縣之所以有軍倉,不過是佔了其水運便利的條件,方便糧草的運輸和調給。

“公子,您可千萬不要打軍倉的主意啊。”暗彥看著沈皎不為所動的樣子,著急難耐地急聲道:“郡主,這章縣也不止一個糧倉不是?”

提到章縣的糧倉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章縣的軍倉,可章縣的糧倉也不止一個?

“章縣只是縣,不設官倉。”沈皎似乎只是在陳述事實。按照大齊的慣例,官倉一般設在郡中,縣中不設。

“還有義倉!公子,還有義倉!”暗彥急聲道。沒有官倉,還有義倉。

“公子,義倉才是賑災所用的糧倉啊。”義倉是地方官員可以隨便呼叫賑災的,朝中規定,若年穀不登,百姓饑饉,當所州縣,隨便取給。

聽到義倉兩個字,沈皎輕笑,搖頭道:“彥先生,義倉中不可能有存糧。”

“怎麼不可能?”暗彥反駁道:“自大齊建國起,朝廷便下令各州縣設立義倉,這些義倉中的糧食再少,應該也是能支撐到端王殿下來的。”端王馬上就會到達齊州府,介時賑災的糧草定會分發給各州縣,章縣又是受災最嚴重的縣之一,應是會成為最先被髮放糧食的地方。

沈皎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暗彥所說的事情她明白,義倉本就是為備荒年而設定的糧倉,北齊時徵義租,在州、縣設倉儲存,此為義倉的先河。前隋始設義倉。《隋書·長孫平傳》:“奏令民間每秋家出粟麥一石以下,貧富差等,儲之里巷,以備凶年,名曰義倉。”前唐和前陳時,義倉時廢時設,但是在大齊義倉一直是設立的。

在大齊,義倉由州縣設定,王公已下墾田,畝納二升。其粟麥粳稻之屬,各依土地。貯之州縣,以備凶年。當然,這個規定,依照每年各地的收成,有所增減。但無論如何增減,時至今日,大齊義倉的規定至今都沒有被廢除,所以,按照常理來說,各縣和各州郡的義倉中都多多少少的應該有存糧才是。

不過,凡是都有例外不是?

“彥先生,章縣的百姓多數以護河款為生,本就沒有多少人種田,更何況,章縣的這些漕戶多少年沒有領過全部的工錢了,你沒聽他們說,他們平日裡靠那點少的可憐的工錢和種的一點地為生,哪裡還有其餘的糧食去填滿義倉。而章縣和其所屬的山陽郡皆知道其拿不出糧食,平日裡的漕運還需要漕戶出力,所以也不至於逼得太狠,讓其出糧填滿義倉,所以這這章縣的義倉中應該不會有存糧了。”說到這,沈皎嘆了口氣。

“至於這社倉,估計是更不會有了。”大齊,二十五家為一社,好一點的地方,每一社會設立社倉,以備災年,但也只是好一點的地方,社倉的設立不是硬性的規定,全憑百姓自己。章縣的漕戶這麼多年連平日裡吃飯都困難,哪裡還有餘糧存在社倉中呢?本來這社倉,也只有江南的一些富縣才會有。

暗彥聽完沈皎的這些話,眉頭緊皺,他知道元嘉郡主分析的都是正確的,可便是再正確,他也不能任由元嘉郡主真的去打軍倉的主意啊。

沈皎看著暗彥還想再勸,便道:“彥先生,便是沒有我,也已經有人打上了軍倉的主意了。”她知道暗彥是為了她好,所以點明道。

“郡主是說章縣的縣令?”暗彥聽到沈皎的話,想到之前村正所說的章縣正在貴的離譜的糧食,恍然道。

“周仁當真如此大膽?”一個縣令居然敢動軍倉,在他看來,不是大膽,而是不要命了。

“財帛動人心。”沈皎點了點頭,說到這眼中滿是寒意,“更何況這財帛動的可不止周仁一個人的心。”

說到這後,沈皎不再說周仁,而是對著暗彥安撫道:“彥先生放心,我動軍倉,不會直接動處在軍倉中的糧食的,朝中不會有我的把柄的。”

隨後,也不管暗彥明不明白,也不再說下去,而是對著安排好事宜,走過來的吳瓊道:“辛苦了。”

“公子客氣了。”吳瓊回道:“公子,一應事宜都已準備妥當,只是不知這發糧的地方定在哪裡?還有,現下天色也不早了,定然到不了附近的館驛了,不知今日宿在哪裡?還請公子示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