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忙起身道:“聖人過譽了,眾位殿下從小學的便是如何駕馭百姓,治理國家,而宗之從小便喜歡作詩賦曲,怎能相提並論呢。”
李隆基笑道:“賀公說的有道理,既然如此,大家都來賦詩一首,只當是為今夜這良辰美景錦上添花了。”
眾人聞言,自持有些才華的都開始絞盡腦汁作首好詩,希望入了李隆基的眼,日後飛黃騰達的前程也就指日可待了。
李隆基一篇篇的看過去,眾位大臣也一一看過,翻到王維的詩時,李隆基復又拿起方才崔宗之見相互比較。
“摩詰與宗之真是不相上下,朕這番看著,倒有些為難,你們且來看看誰的更勝一籌。”
張說接了過去,眾人輪流看去,這個有這個的優點,那個有那個的長處,看著大家跟著一起糾結,李隆基哈哈大笑起來,眼角餘光看到李白剛剛寫完,便招了招手:“太白,將你作的拿來給朕瞧瞧。”
聽見這話,眾人手中動作停了,俱都盯著李白手中的詩,若不是顧忌李隆基的身份,怕是都會被好奇驅使的上前搶了。
李白親自遞到李隆基手中,眾人雖看不到那詩寫得如何,卻都認真的盯著李隆基的表情,不肯放過一絲一毫。
李隆基先是眼前一亮,而後細細品讀,竟是來回看了三四遍,方才出聲讚道:“好詩,妙哉!”他一雙眼睛,似是不肯從那詩上收回,一邊不住的誇讚,“怪不得賀公等人極力推薦,也怪不得被人譽為‘謫仙人’,朕今日方才真正領略到,此名號不虛,不虛啊!”
李白聞言不驕不躁,淡然道:“聖人過譽了。”
李隆基哎了一聲,終於抬頭看了李白一眼,像是看到了一個絕世的珍寶一般,道:“朕突然覺得,讓你做一個翰林供奉,著實是委屈你了。”
他此話一出,眾人皆是一驚,有人喜有人憂,還有人嫉妒的眼睛發紅。
武惠妃在旁聽了,拿帕子捂著嘴嗔道:“臣妾那日就說了,李大才子位於供奉著實可惜,您那日還責怪臣妾多嘴。。。。。。”
李隆基此時心情大好,也不怪罪武惠妃涉政了,笑著跟武惠妃賠不是:“那日是朕一時糊塗,沒能理解愛妃的好意,是朕的不是,太白的才情,若只是做個翰林供奉,確實可惜。”
李林甫掃視了一下眾人的神情,對李隆基笑道:“聖人向來愛才,對有志之士也是寬懷以待,不過若是李郎真的做了其它事情,怕是聖人每日都要想他的詩,無法像今日這般隨時看到,隨時作詩給聖人瞧了。”
李隆基頗覺有道理,他看著李白,道:“確實不能像今日這般一直在朕身邊了,哪怕作個詩也要將他喚來,既浪費時間,又耽誤正事。”
竟是真的要放棄讓李白入朝為官的樣子,有人聽見這話著實鬆了口氣,不過能在聖人身邊侍奉,已經令不少人眼紅了。
賀知章剛想說什麼,又聽李林甫繼續道:“知道聖人惜才,臣最近這幾日也在為聖人分憂,倒是遇到那麼幾個有些本領的,只是不知和李郎比如何了。”
李隆基頓時來了興趣,忙道:“哦?在哪兒?朕倒是要認真瞧瞧了。”
李林甫側過身子,對身後一人使了個眼色。那人從後方走出,躬身行了禮,抬起頭時卻是彭允!
李隆基打量著他,又看了眼李白,問道:“太白看此人,如何?”
李白與彭允對視一眼,見彭允微微露出一個冷笑,一副看他如何作答的模樣,李白轉過身,如實道:“此人,白曾在安陸見過幾次,前幾日在街上還恰巧碰了一面,已是不陌生了。”
“哦?”李隆基大感意外,又對彭允道,“既是禮部尚書親自推薦的人,那就作首詩給朕看看罷。”
彭允對李白的直白也十分驚訝,聽見李隆基要看自己作的詩,他似乎早已有所準備,將自己方才作的詩拿出,準備親自交到李隆基手中,不料高力士突然伸過手,笑著從他手中接過,遞給了李隆基。
第79章 古來聖賢皆寂寞(七)
李隆基將李白的詩先暫時放在一旁; 拿起彭允的粗略看了一遍; 事實上比崔宗之、王維二人的還要差上許多。
彭允當然知道自己不如李白才情,於是笑道:“臣幼時被父親著重栽培,說是當年祖父為充軍費; 曾捐絹布二萬段助軍,說什麼也不能丟了祖父的臉面,奈何臣祖上五代都是商人,這讀書的資質再怎麼努力也做不到像李郎這般,實在是慚愧啊。”
李隆基原本失望的臉上又再次亮了起來; 驚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