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兒。
幾個少爺騎馬的騎馬乘車的乘車,一錯眼就迫不及待地全跑光了,少言寡語的燕二姑娘向何先生笑道:“何先生不若同我一車吧,父親許還要去尋他那朋友,不若我們先去歸墟湖邊等他。”
何先生縱是不捨也不能如何,當下笑著應了,坐進了燕二姑娘的馬車。
府門外一時只剩下了燕子恪和燕七,燕子恪就問她:“想坐大船還是小船?”
“你那朋友有什麼船?”燕七問。
“你想坐什麼船我就找什麼朋友。”燕子恪道。
“……”
“不若直接去錦繡書院的畫舫上看,如何?”
“……這是不是有點太直接了?”
“那就去霽月書院的畫舫上看。”
“……”
“到時你先去歸墟湖南岸那株歪脖子柳樹下等我。”
“湖邊柳樹長啥樣你都能記得啊。”
“不記得。”
“啊?”
“我去時也找歪脖子的不就行了。”
“……”
結束了和她大伯莫名其妙的對話,燕七帶著出門標配數的隨從們走向崔晞的馬車,崔晞倒是心細,開了兩輛馬車來,一輛專乘燕七帶的幾位女性下人及出門用物,只留煮雨跟著燕七坐另一輛車,崔晞自個兒帶的全是小廝家丁,和燕七的男下人都騎著馬護在馬車周圍。
“去哪兒?”崔晞笑著伸手把燕七拉上車來。
“金庭坊的牌坊下碰頭。”燕七道。
打馬上路,拐上大街,滿城春色盡撲面前。在古人的生活裡,遊春是最為重要的一項消閒活動,比之清明寒食,上巳這樣的節日更有著陽光浪漫的意味在其中,因而影響面更大,娛樂性更高,說是舉城出遊、萬人空巷也不為過。
上巳節的風俗,古來大同小異,即是去往水邊舉行一種除災求福的禮儀,稱為“祓禊”,這一日無分官民,皆會前往流水之畔,秉蘭草拂不祥,沐浴清潔,去除疾病。因而城中的幾處湖河之地,每逢上巳這一天,都是人山人海喧鬧沸騰,有人就把此情景形容為“相尋不見者,此地皆相逢”,可見上巳當真是一個全民性的節日。
杜甫詩云: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所以不管你是男是女,往水邊去是一準兒沒錯的。
第67章 上巳 三月上巳節,水邊多賤人。
同武玥在天姥坊碰了頭,幾人便乘車往歸墟湖去,陸藕因要參加樂藝社與霽月書院之間的競技,同燕五姑娘一樣得先去學校,無法與燕七武玥同路前去。
這一路走得並不順暢——交通堵塞啊!除了遊人還有做買賣想趁著過節大撈一把的,個個兒你挑著擔我牽著馬地往有河有湖的地方去,那賣漿飲的、賣糕餅的、賣糖果的、賣雜食零嘴的、賣綵線風箏的、賣蘭草鮮花的、賣胭脂水粉的、賣帕子香囊的、賣野味輕炭的,甚至賣兒賣女的都跟著一併去湊熱鬧。
武玥也坐到了崔晞的車上來,和燕七兩個湊頭在車窗前看熱鬧,崔晞就只看著她兩個笑。
離了住宅區,視野漸漸開闊起來,茵草如席,碧柳似幕,遠有藍天綠水,近有鳥語花香,三月盛景如畫,畫裡少女霞衣彩妝,少男意氣飛揚。然而上巳也不僅僅只是年輕人的節日,老者牽孫,夫妻把臂,笑語歡聲,亦有一番熱鬧,更有富者攜妓載樂,貧者兩袖清風,照樣徜徉山水,人於自然面前,永遠無分貴賤高低。
也有趁日去遊覽名勝佳地的,譬如燕家婆媳,去聖母山上燒香是一方面,順帶還可流連一番山間春景,也有賞橋的,觀塔的,盤桓于丹樓玉宇的,甚而還有香會廟會,百戲雜耍盡在其中,又有朝廷撥款建造的佳園奇苑,中養珍禽異卉,懸字掛畫,陳設古玩,平時只供達官貴人進出,今日卻也對外開放許普通遊人賞玩,但凡有此類去處,附近茶肆酒壚就在外頭搭起棚架來,資人吃喝說笑,賞天談地。
京都這地理環境比較奇異,北山南野,西林東湖,那湖又與縱貫整片國土的蟄龍河交匯,使得南北水源皆經於此,就著這樣的近便,又按著本朝的風水堪輿法設計,建造者將湖中之水引入城中,使得城內共有四條大河四汪大湖,另還由此引申出數條小的河道,在城中縱橫阡陌,而有活水的地方就總不乏好景緻,是以滿城上下,無處不可成為遊春尋歡之所。
一路行來,處處可見踞地玩樂的遊人,或坐於古樹之下飲酒為樂,或聚於水堤之旁觀魚尋趣,有人不喜與旁人擠熱鬧,就扯朋拽友地霸佔了一方草坪,鋪下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