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格外清晰,可這個刀柄上卻光溜非常,連個字的痕跡都沒有,跟安記食單的圖譜上倒是一模一樣,難道自家那個是贗品,或者安家的傳家寶,竟有兩把不成……
☆、第22章 甜鹹豆花
柳大娘得了準信兒;心裡踏實了;又底細囑咐了安然幾句,方回了外廚房。
安然倒是不著急;因昨兒安福就跟她說了;大老爺若不宴客;尋常用不著大廚上灶;便大老爺在府裡的時候;早上飯也極簡單;二火三火加上大廚房的面案;足能應付過去;便交代安然不用天天這麼早;話說的格外客氣;彷彿還有些討好的意思。
安然記得,就在自己第一天去的時候;安福還特意交代自己早些過去呢;如今卻又說不用;若師傅沒收自己當徒弟;恐怕安福的態度也不會如此。這就是大廚房,即便安福是大廚房的管事;又怎敢得罪曾為御廚的師傅呢。
忽想起昨兒二師兄說的那些話;師傅曾是天下第一廚;還有那個叫韓子章的廚師;雖被師傅喝止;卻從那些隻字片語中,安然也能大約猜到;估計當年有場頂級的廚藝之爭;師傅因某種原因落敗;而且斷了腕骨;這才隱身在這安府之中。
其中恩怨恐不是一兩句能說明白的;師傅既然不願意提及;自然也有師傅的道理;雖只跟師傅待了一天;安然也差不多瞭解了師傅的性子;看似隨和淡然;卻極有性格;想想也是;能成為一位真正的頂級大廚;怎會沒有性格。
不去大廚房;安然也沒在自己屋裡待著;而是去了師傅的小院;昨兒大約知道了師傅的作息;不會起的太早;便也不著急。
剛到院門外就見地上放著幾個竹簍,有蔬菜,肉蛋,雞鴨魚,都是極新鮮的,便知是特意給師傅送來的;怪不得自己昨兒見灶房裡的蔬菜都格外新鮮;原來是早上才送過來的。
安然把東西提了進去;果然,師傅跟兩位師兄都未起來;安然也不去攪擾;直接進了小廚房;左右看了看;見地上有小半桶泡好的黃豆;又看了看那邊兒的石磨;便明白是磨豆漿做豆腐使的。
師傅的口味安然還不大知道;但也絕不會像自己昨兒想的;早飯就吃豬大腸;昨兒估計是師傅特意來試自己;才讓自己做了那道秘製七寸;那道菜不難;卻因豬大腸不好清洗;頗為費時;最考驗一個廚子的耐心;而耐心對於一個廚師來講,卻是必須具備的素質,當然,安然說的是一個真正的廚師。
師傅年紀大了;口味上應喜清淡;而且,清淡對於師傅的身體也大有裨益;養生之道最重食療;安然記得,自己穿過來之前還跟林杏兒研究養生藥膳呢;有自己的廚藝;林杏兒的醫術;強強聯合;打算開一個專賣藥膳的館子;名兒就想好了;叫安林齋;自己這一穿過來;這件事也就黃了。
安然把泡好的黃豆去皮;這樣磨出的豆漿味道更醇厚;入石磨;估摸著用量;磨了一桶;用沙漏過濾了幾遍;這樣出來的豆漿更細緻;避免有豆渣;倒入鍋裡煮開;分出一半來;地上的罈子裡有現成熬好的滷水;想來是兩位師兄熬出來點豆腐用的。
安然把滷水緩緩注入煮好的豆漿中,直到看見絮狀結晶方停下;蓋上蓋子放到一邊兒;不用管,一會兒就會是一桶雪白香甜嫩豆花。
豆花營養好吃;當早飯最為合適;一般南方喜食甜豆花;可以用蜂蜜調汁;但安然更喜歡傳統的熬糖;雖比較複雜;但這樣做出的甜豆花才地道。
北方喜食的鹹豆花,稍微麻煩些;需打素滷;這素滷可講究,可家常;講究的可以放十幾種,甚至幾十種菌菇;家常的只放木耳,花菜,香菇,再切些青瓜丁就成。
安然覺得;有時候太過複雜的做法;反而失去了料理真正的意義;做菜的目的,一開始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後開始重口味;再往後,便有些矯情了;所謂的山珍海味說穿了;吃的不過是自己的虛榮;越是這樣的東西;其實越沒味道;還需要最低等的雞鴨豬骨等物來入味;費時費力不說;圖什麼?不如直接就吃雞鴨;豈不更得真味。所以,在現代的時候,安然最不喜歡吃這些;與其吃燕窩魚翅,還不如簡單的燉一隻雞來吃。
而且,那些被某些大廚吹噓的神乎其神的繁複手法;也不過是花架子罷了;爺爺說過;真正做一道好菜;只要用心即可;想著吃到這道菜人的心情;從一開始選料到最後的烹製;用心去做就能做好;何必吹噓什麼手法;。
故此,安然打算給打一個簡單的素滷;木耳,花菜,幾朵發好的小香菇剁碎;再切些青瓜丁;就可以了。
鍋裡入少許油;爆香蔥花;把碎丁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