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小說:快穿之禍水 作者:九十八度

大臣攔也攔不住。

因此很快,蘇禧御駕親征一事便這麼樣定下來了。

劉寶珍得知自己差點被送去和親,是蘇禧攔住的,且知她要親自到邊關去,既心疼又著急。林婉柔也知曉了此事,急急入宮。她們便在進宮之時,撞了個正著。

兩個人心裡揣著同一件事,互相看一看錶情,俱明瞭了。往常如何的少話,此時都不免互相安慰起來。打仗不是鬧著好玩的,她們都害怕,也擔心……

蘇禧見了劉寶珍和林婉柔兩個人,反過來安慰她們一番。越是看蘇禧無事,她們心裡越是難受。後來她們相攜出宮的時候,比起入宮的那會兒更哭喪著臉。

到宮門處,林婉柔嘆氣:“蕭大人為何不攔著陛下呢?”

劉寶珍卻咬牙:“以我所知,朝堂之上,蕭大人根本不曾出言攔阻!”

林婉柔不曾知曉,錯愕:“此事當真?”

劉寶珍皺眉說:“事關重大,如何敢胡說,你想必也曾聽說過……”

“蕭大人……竟是如此……”林婉柔似大受打擊,臉上一白。

劉寶珍說:“我也不曾想過,蕭大人竟會這般。”

林婉柔出宮後,沒有即刻回肅寧伯府,反而膽大去攔了蕭望之的轎子,將他一頓痛罵。她此時一心向著蘇禧,只覺得蕭望之做得不對,由不得抱起了不平。

蕭望之任由林婉柔罵他。

從頭至尾,他沒有吭過一聲,更無所謂去替自己辯駁。

最後,蕭望之冷冷的問:“林三小姐說夠了?我做事,輪不到旁人指手畫腳。”

林婉柔知說不通,氣得跺腳,又罵兩句,才扭頭走了。

未出七日,蘇禧隨軍隊離開京城。

以蕭望之為首的百官,以及大長公主、劉寶珍、林婉柔等親友齊齊與她送行。

蘇禧一走便是將近一年。

蕭望之留守的這京城裡,發生了大事。

第14章 聊贈一枝春(十四)

蘇禧和蕭望之謀劃的這一場戲,其重要目的之一是引蛇出洞。蘇禧離京,面對的是千難萬險,蕭望之守在京城,面對的是暗流湧動。

最初和蕭望之提及這件事,蘇禧說不會傳訊息回來。其目的,蕭望之心裡明白。彼時兩個人隔著千山萬水,且敵人藏在暗處,他拿到的訊息的真實性沒有保障。

與其被假訊息矇蔽與干擾,索性讓他堅信她沒有事,以此為前提判斷和處理一切事務。蕭望之知道自己只能相信她,然而當時間越來越逼近一年之期,仍不安。

邊關的訊息,若不論真假,其實是有很多的。蕭望之定得住,不去相信那些陛下重傷之流的言論。然而總是有人在暗中挑撥,企圖藉此生事。

終於有一天,或許是覺得時機成熟,或許是堅信蘇禧不會再回到京城,他們便開始對蕭望之發難。憑著一份蕭望之與大燕聯手的通敵叛國“證據”,將他軟禁。

不單單是蕭望之,包括長公主府、肅寧伯府等地方,皆被士兵圍堵了。此番起事之人,以大將軍陳啟為首,牽扯了不少朝臣,皆是往前對白婼繼位心存不滿的。

一個女人坐上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對於有些人而言是沒辦法接受的。因為不能接受,只會一日比一日看得不順眼,最終按捺不住有所動作——譬如造反。

陳啟手中有些兵力,而因邊關戰事兼之蘇禧不在京城,城中兵力相對薄弱。他是深諳兵法謀略的,很容易便將城門攻略。士兵齊齊湧入城中,引發了百姓恐慌。

蕭望之被困在蕭府,被強行切斷和外界聯絡。陳啟親自逼問,要他交出蘇禧留下的密詔以及交待出傳國玉璽的下落。蕭望之不鬆口,後被陳啟命人押往了皇宮。

陳啟將蕭望之的雙手捆住,自己騎上馬,手中拖著捆住蕭望之的繩索,一路將他拖往宮中,極盡羞辱之意。為表現得弱勢以便對方放鬆警惕,蕭望之不曾反抗。

蕭望之被一路拖至御書房,兩隻手腕被繩索勒出了數道血痕。陳啟跳下馬,交待其他的人守在外面,自己一手握著馬鞭,一手扯著蕭望之將他押入了房間。

陳啟大力地拉扯著蕭望之,推著他跌跌撞撞往前走。待到行至了裡間,陳啟推一把蕭望之,叫他直接重重撞上那方書桌。陳啟馬鞭指著他道:“東西交出來!”

手被捆住,蕭望之拿手肘撐在了桌面上,勉強穩住身形。他堂堂正正站在那裡,眉眼冷淡,透著一股清高與不屑,並不將自己此時狼狽至極的境遇當作一回事。

陳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