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鬥至尾聲,完全沒有靠太上皇幫忙的新帝,顯示了其超脫於年齡之外的心機與手段。在他智珠在握的謀劃下,本來絕對處於弱勢計程車林竟然在這場戰爭中大獲全勝,並且勝得光明正大、姿態優雅。
三皇子與七皇子勾結外族意圖血洗京城,不想謀事不密,堂堂大湯軍士自有錚錚血骨,事還未成,變引得軍中譁變。
二人不到黃河不死心,竟然意圖強行引外族入城,又發動邊城動亂。不想曲士廉神勇無敵,力拒兵亂於皇城之外。京中百姓親眼見得神武的大將軍保護自家平安,更是愛戴曲家,恨毒了視他們性命如草芥的世家。
又有四皇子陰謀在皇城水井中下毒,以此控制全京城的百姓。不想有神醫妙手,終歸邪不勝正。
獨孤家與朱家,幾百年來沙場裹屍、文壇巨匠、施粥舍衣積攢的累累清譽,竟在這一場動亂裡毀於一旦。
以後世的眼光來看,這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偉大的革命。從此,不再有所謂貴族,平民子弟也能憑自己的學識和能力位極人臣。但是,因為後期矯枉過正,牽連太廣,對世家千百年來積累的珍貴文化產生了無法修復的破壞,特別是對包括那位朱家貴子、白衣卿相在內的優秀世家子弟的趕盡殺絕,也讓後世讀史之人無不嗟嘆惋惜,遺憾痛罵。
甚至每每提及此段,總是給那位歷史上風光無限的“明君”,蒙上一層撕不開的陰霾。
但是,當時,可謂是新帝最得意的時刻了。
可惜,在他剛剛將大亂中展現了往昔將帥之才的大皇子封官厚賞,派往邊關贏得一片對皇帝心胸的讚歎——似乎無人記得他身體病弱,難堪遠行與邊關的嚴寒風沙——太皇太后薨。
太上皇悲痛,且,震怒。
後宮傳出了皇帝酷厲之名,這幾乎是一個皇帝能遇到的,除開謀朝篡位外最大的打擊了。
從驕傲裡醒過神來的承和帝面對生父給自己的迎頭痛擊,再次冷靜下來的速度可比之前要快得多了。但是他並沒有給予太上皇任何安撫,雖然開始嚴控已經顯出瘋狂之勢計程車林對世家大族的殘酷清算,但是一點兒沒手軟地對付任何阻擋他道路的勢力——不管是太上皇,還是獨孤家與朱家。
他終於醒悟皇帝是一種怎樣的命運。
甚至,他比章和帝要優秀得多。不僅僅是因為他天資更優,心胸更寬廣,私心更少,更是因為他連歷代明君繞不過的“名”之一字,都看得穿。不管輿論或是後世史書要如何,只要是承和帝決定要做的事,從無悔改。
他只要做一個他自己認為的好皇帝,只因百姓,無關聲名。
於是,君之所指,無往不利。
到最後,太上皇無力地發現,自己什麼也做不了。
他原想利用此次朝堂爭鬥,更好地掌握整個大湯,以方便他日後用更少的精力卻不至於大權旁落。他想要警告自己的小兒子,不要以為翅膀硬了就能飛上九霄,要讓他明白,他章和帝給出去的東西,轉瞬就能收回。
可是不成想,夏侯任真的是天中英才,把世家大族整治到如此地步,就是章和帝自己都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想。
第一回 合就被打破所有計劃,章和帝無奈之下,便只想為世家保留些許薪火,讓自己還剩下的兒子能保有尊貴,這也是章和帝自己最後的保障了。不想夏侯任小小年紀,如此心硬如鐵,即便後來對世家留手,竟然也是存的他承和帝的面子人情,歸的承和帝的權勢脈絡,這份手段,著實令人咋舌。
他兒子們,除了兩位太后名下的五、十二、十五三位皇子,這次不但無事,還因功得封親王。其他的——
大兒子,名義上是此次動亂的功臣,於是被高高捧起,卻註定活不過三年。其餘諸子,皆以“不以投敵外族之汙名毀夏侯之名,毀大湯根基”的大義,削為平民,甚至,除族譜。
為了保住三兒子、四兒子和七兒子,只能借太皇太后病重,讓他倆侍疾的名義。即便這樣,除族的事情,竟然也沒能緩上片刻。
甚至,就因為他的動作,三子和七子連性命都丟了,還死得醜惡至極——連帶著朱太貴妃、二公主和六公主都丟了體面。朱太貴妃無奈自請冷宮幽居,才保住兩位公主及其子嗣不受牽連。
曾經捧在手心裡的小兒子,對付他就像是在馴獸。毫不容情,但有違逆他心意的地方,必揮鞭罰之,且每每精準擊中痛處。
他好像回到了少年時代。不管他再憤怒,都無能為力,只能忍耐,否則,揮出去的利劍割傷的永遠只有他自己。天子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