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見縣學收人,索性將兒子送去書院,想到大老爺都說兒子聰慧,嶽江氏對於兒子去書院讀書有種執念。
像嶽貴生這樣的貧家子有不少,這段時間都陸陸續續的從尹川各地趕到了縣城來報名,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滿身補丁腳上穿著草鞋揹著被子行李走了好幾個時辰走到了縣城,看著這些帶著靦腆的笑容的孩子,李明錦鼻子有些發酸,看來自己沒有做錯,這些人即使大部分人不能夠走上仕途,但是若是有機會能給他們讀點書,也許也能改變一輩子貧窮的命運。
招收學生的工作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招生夫子顯然沒有那麼順暢,有不少秀才夫子在看到縣學開了之後,手上不少學子都流失了,說小點是學生走了,說大點就是飯碗被砸了,這些人對新開立的縣學的牴觸情緒可想而知。
也也不知道這些人是默契的無聲抵抗還是怎麼的,半個月下來,確實沒有招到一位秀才夫子。李明錦聽著下屬呈上來的報告,心中納悶。
李明秀也是對這些人端著架子的行為十分氣憤和不滿,當初請夫子的工作,李明錦交給了胞弟,李明秀還親自上門去請過不少人,答覆都是:學生才疏學淺,不敢擔此大任,只能辜負大老爺的厚愛了。那副油鹽不進的樣子,讓李明秀差點咬碎一口白牙。
如此幾天下來之後,李明秀對著李明錦怒道:“這些人簡直是不可理喻,一個個清高不可一世的樣子看的人真想讓人揍他們一頓……”
李明錦看著弟弟的暴躁的樣子,眉頭皺著安撫道:“淡定,淡定!”
“我淡定不了,哥,你沒看到他們那副樣子,那頭都快揚到天上去了!”李明錦無奈的笑了笑,即使沒有親眼見著,也能想象出來,被砸了飯碗的人能有什麼好態度。
雖然書院開出的條件也不差,一個月三兩銀子,年底有獎金,這在連州下面的縣內書院之中一個月最多二兩,是相當高的薪資了。但是比起來自營私塾還是差一點的,首先沒有自主性,原先這些夫子單獨授課,一切他說了算,如今統一入了縣學的話,是要遵從書院的管理的,學生也是書院統一招收的,自己沒有選擇權,這也是他們心有不滿的原因。
李明錦在招生之前就想過這個班級分配問題,大的方向當然是按學問的深淺分配,至於出身什麼的,既然當初招人就要求家世清白即可,自然分班的時候也不會看中這些,對於這一點李明錦有點超乎尋常的執著。
想著哪些已經大老遠趕來縣學等待開課的學子們,李明錦覺得怎麼也不能因著沒有夫子,把自己這盤好好的棋給砸盤了,於是他思索一番之後決定道:
“明天放出風去,就說尹川縣學招夫子,本縣師源不足,凡是有能力擔任者,外地人也可來此應聘。”
原先的招收範圍只在本縣,只要也是考慮到這些私塾夫子的安置問題,如果縣學引起了這些讀書人的不滿,他們若是結成一團,對自己而言也是一個隱患。但是如今既然他們自己先放棄這個機會,就不要怪自己心狠了。李明錦實在是不耐煩與這些人多作糾纏,因為他知道要是自己退讓的話,他們就放得寸進尺,而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果然在衙門貼出這個告示之後的幾天,就有臨縣的秀才過來應聘夫子,尹川給的薪資高,年底有獎金,還提供食宿,一些家境不好的秀才很是珍惜這個機會。
夫子漸漸的招了一些人,縣學可以開課了,哪些自認清高的夫子們,也從人們口中消失了話題。漸漸的尹川當地的這個夫子們感覺到風向不對了,縣衙不但沒有再來請自己,反而去招聘外地的夫子了,這自己不幹的活,別人搶著幹,如此下去,還有他們的份嗎?
讀書人要有骨氣,可也得先填飽肚子啊,何況都是有老有小的人,不能一家人都跟著他坐吃山空喝西北風去吧,於是在糾結一段時間之後,這些人開始去縣學登記報名,只道讀書育人是吾輩職責,雖學術有限,但也要盡一份力。
對於這些冠冕堂皇,翻來覆去都有退路的說辭,李明秀有點牙酸,不過想到長兄的吩咐,面上還是高興的安置了這些人。李明錦的願意就是搓搓他們的銳氣,而不是和他們結怨,雖然礙著自己的身份,他們不敢做些什麼,但是讀書人那張嘴可不是白瞎的。如今他們既然看清楚了形式,何不就給個臺階下了,皆大歡喜呢。
如此下來,等整個縣學休憩完成之後,書院總共有十幾位夫子,開了十幾個班級。
縣學之中,除了常規的課程之外,還開設了一些興趣課,當然大部分學子對於這些格物和庖廚之類的是不敢興趣的,誰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