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摩挲著天網玉符,陷入沉思之中。
民歌,從公元前5世紀就已經出現的民歌,院長回想著文獻上記錄的內容,往回推到華國還存在的時候,第一部詩歌總集《風雅頌》中的《風》,就是當時各地的民歌,如果連民歌都代表不了古風,代表不了華區傳統,那還有什麼可以?
只是,讓他隱隱擔憂的是民歌畢竟離他們太過遙遠,在慕君以前,還沒有歌手膽敢接觸這一風格型別,民歌所用的歌唱方式與現在所流行的好像十分不一樣,想到這裡,他點開了一個影片。
這個影片是三十年前,慕家一位驚才絕豔的歌手慕婕所留下的,她原本有可能突破五十級的桎梏,卻在遊歷中失去蹤跡,消失在茫茫大海上,有傳言說海妖將她帶走,也有人說她進入了魔鬼三角區,雖然她已經離去很久,但她的所有影片都成為珍貴的資料儲存在音樂學院之中。
“嗨,”投影裡,慕婕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她在一個錄音室裡,朝鏡頭揮了揮手,“我是慕婕,現在正在嘗試唱一首民歌,沒錯,民歌,我知道還沒有人唱過,所以特別特別好奇,查了很多資料,現在你看到的是我的最終版本,可是我不太滿意,民歌應該不是這個樣子的,所以我不打算將它公佈開來,如果幾年幾十年後有後起之秀想要還原民歌,可以看看我的這個影片,當作參考。”
院長看到慕君遞交上來第二首歌的歌名時,就打算把這個珍貴的影片交給她參考借鑑,但是她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我不需要,”她說,“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人知道民歌應該怎麼唱,那只有我。”
真想看看慕君是怎麼唱民歌的啊,他瞥了一眼另一邊正在播放藍隊倒數第二名歌手的投影,又將目光投放到慕婕的影片上。
而她所唱的,正好也是《小河淌水》,儘管她用的伴奏是管風琴、小提琴這類和華區傳統不沾邊的樂器。
這也是慕婕自己覺得不對的原因,畢竟華區的傳統歌曲,怎麼能用西洋樂器來演奏呢?可是當她改用傳統樂器演奏的時候,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覺,幾經改版,最後還是用回了西洋樂器。
“啊~”
不管院長是第幾次聽這首歌,他都感到一股由衷的欽佩之情。慕婕的發聲方式已經和現在的流行唱法完全不同,質感華麗,情緒澎湃。院長几乎要認為這就是傳說中民歌的唱法,除了伴奏樂器,他實在想不通為何慕婕還不滿意。
如果這首歌放出去,整個樂壇都會隨之震動吧,但慕婕她就是固執得絲毫不退讓,因為不是她想要的風格,院長還記得她當初在自己面前梗著脖子說,“我心裡清楚,這首歌放出去,會毀了歌壇的。”
如果慕君聽到慕婕的版本,她大概會有些驚訝,因為慕婕所摸索的,正是和流行唱法與民族唱法迥異的美聲唱法。
用美聲唱法來唱民族歌曲的話,不說不好聽,只是不適合,就好像用唱民歌的方法去唱歌劇一樣,或許會有另外一種意境,但就像兩雙鞋子,穿著高跟鞋跑步一樣不適合。
慕婕的感覺是對的,這首歌要是放在現在,或許真的會毀了歌壇也不一定。
“慕君唱華區歌曲好多了好嗎?!”天網上,慕君的粉絲們一致對外,一排又一排的留言將路人黑們的聲音刷得看不見,只有零星的幾條暫時留在話題裡的留言還昭示著他們的不死心。
不管慕君唱日區歌曲好不好,只要她唱華區歌曲更好不就行了?不明真相的純路人漸漸被這個完全沒有邏輯的話說服了,加上慕君的幾首華區風格歌曲的確足夠有說服力,話題下漸漸安靜下來,古風歌手們見禍水東引成功,也不再蹦躂,他們在自己的群裡慶祝自己逃過一劫。
A:太棒了!大家都把我們給忘了!
B:這次真是太懸了,感謝慕君!感謝愛區主義者!
C:還好還好,我們反應挺及時,我的粉絲們都說盡管知道我是翻唱日區歌曲但還是會繼續支援我的。
D:哎,慕君的粉絲真夠給力的,要是我也能有戰鬥力那麼強的粉絲就好了。
E:別想太多了,慕君是誰,我們是誰啊。
C:你們聽說了沒,帝都音樂學院這一期招生好像有些變化,你們看,多了幾個系,作曲系,作詞系,你們說,學院是不是要走原創風,來對抗歌修協會的四大家族?
D:我去,不是吧?
E:其實有挺多徵兆的,雖然帝都音樂學院和歌修協會都挺希望歌壇能繁榮起來,但是他們有理念上的不和,最本質的一個就是歌修啦,音樂學院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