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慌張地說道。她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
這時她把頭貼得更低了,天浩見到她如此害怕,覺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唐突了佳人了。
“你站起來,看著本太子。”天浩用一種不可抗拒的氣勢對這位侍女說道。
她心裡更加慌亂了,不知道為什麼,她總覺得這位太子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她自己,天浩的眼光如一道利劍般刺得讓她喘不過氣來。
她緩緩地抬頭眼睛慢慢地迎上了天浩,這時她彷彿看到眼前的這位太子並不像他的實際年齡一樣稚幼。而是像一個成年人的的樣子,是無比的高大,聖明,散發著讓任何人都無法抵擋的魅力。
真不敢相信,她現在已經深深地迷上了這位未來的儲君。
“這位姐姐,可以替我通報一下嗎?”天浩用純真的眼睛看著這位有些姿色的侍女說道。
“是,是,太子殿下。”她有些急忙地向內宮奔去。
突然一塊傳說中的絆腳石絆住了那名侍女,眼看那名侍女就要和地面產生親密的接觸。
當她以為就要有被劃破臉的危險的時候,一雙小手抱住了她。
是他!太子殿下,真不敢想像他竟然能把她抱住,他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力量呢?
他連忙把她扶起,尷尬地把手鬆開,對她說道:“對……對不起……姐姐……”
她又低著頭低聲細語地說道:“沒……關係……我去通報了。”說完馬上又逃開了。
天浩看了看自己的手,又看了看已然離去的倩影,無奈地搖了搖頭。
過了一會兒那名侍女已經通報回來了,對著天浩柔聲道:“太子殿下,太上皇請您進去。”說罷準備再次離去。
但是天浩卻叫住了她,“姐姐,請等一下,我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奴婢叫小玉。”她有點羞澀地說完就快速的離去。
“爺爺,孫兒認為我國的制度應該全部都給改革掉。”天浩對著東方平提議道。
東方平從來沒有聽說過改革這樣新奇的詞,於是問道:“孫兒,什麼叫改革呀?”
“改革就是把那些不適合時代的制度給修改一下,讓它合時宜。”天浩為東方平解釋道。
“哦,原來如此。”這時東方平如醍壺灌頂般明白改革的意思。
“那麼你說說有哪些制度早已不合時宜了?”東方平問道。
“聖朝實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較大的權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長;太尉管軍事,是武官首長;御史大夫掌監察,輔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
而在聖朝,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必須做御史大夫後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還設有御史中丞,掌管宮內事務。九卿則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祿勳(掌門房)、衛尉(掌衛兵)、太僕(掌車馬)、延尉(掌法律)、大鴻臚(掌禮賓)、宗正(掌皇帝族譜)、大司農(掌全國經濟)、少府(掌皇室財政)。漢武帝時期,為了鞏固皇權,皇權開始大幅膨脹,尚書令的地位大幅抬升。
聖武帝將身邊重臣如嚴安、主父偃、朱買臣等為郎加以侍中,與尚書令共議軍國大事,組成中朝。原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組成外朝。聖朝的選舉制度是察舉制,以地方推薦為主,考試為輔,考試與推薦相輔而行。推薦過後是還要經過考試覆核;覆核合格後才能量才錄用。無論是特舉賢良方正,還是歲舉孝廉、茂才,均須經過中央覆試。 武帝時期設定大學,是中國古代第一所學校,專門培養才學之士 。東聖時期,為糾正察舉薦人之濫,開始注重考試,形成察舉與考試相結合的選士制度,而且考試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薦基礎上加強考試,這是聖代察舉制發展的新趨勢。薦舉為主,考試為輔,是兩聖察舉制的基本特點,也就是說你舉薦個人,我還要看看他有什麼本事。聖朝早期實行徵兵制度,男子廿三歲起至五十九歲之間,服役兩年。一年包圍京師,名為正卒;另一年戍守邊郡,叫做戍卒。正卒分為兩支,一支為南軍,守衛宮城,另一支為北軍,保衛首都其他地區。
聖朝軍職:伍長…什長…都伯…百人將…牙門將、騎督、部曲督等…別部司馬(軍司馬)…都尉(騎都尉)…校尉(但五校幾乎成清貴武職,偏87book)…中郎將(五官、左、右、虎賁中郎將類同五校)…裨將軍…偏將軍…雜號將軍(裨將軍、偏將軍應該就是雜號將軍之末,但與其它兩字將軍地位有別)…四徵、四鎮、前後左右將軍…衛將軍…驃騎、車騎將軍…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