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愁和李穆正並肩站在一處開闊地上看著對面的秋景,忽然聽得身後有個熟悉的聲音叫著:“阿愁?”
阿愁回頭看去,就只見從山下上來兩個灰衣尼姑,卻是一高一矮。那高個子的尼姑年紀約在雙十左右,矮個子的則和阿愁差不多的年紀。
見阿愁回頭,那高個兒尼姑扭頭對矮個兒的尼姑咧嘴一笑,道了句:“看吧,就說我沒看錯!”說著,便伸手按住頭上的僧帽,就那麼活潑非常地跑了過來。
阿愁定睛一看,卻也嚇了一跳。
來的不是別人,恰正是廣陵城聖蓮庵裡那個活潑開朗的淨明小師傅。她身後那個縮著脖子躲閃著眼眸不敢跟人對眼的,則是那守菜園子的淨心小師傅了。
“怎麼是你們?!”阿愁立時也高興地迎了上去。
和修著閉口禪的淨心不同,淨明一向是個話多的,便高興地握住阿愁的手,轉眼就把她們的來歷透露了個乾淨:
“再沒想到能在京城遇到你!”淨明握著阿愁的手搖著,“你是什麼進京的?我們竟都不知道。我們是跟著我圓一師叔進的京,這才剛到沒兩天呢……”
第一百四十一章·後路
那淨明小師傅一向是個活潑的, 不待阿愁相問, 她便把她和淨心如何跟著那圓一師太進京的過程全都向阿愁交待了一遍,又道:“師叔見到你一定會很高興的。”
阿愁不由就是一眨巴眼。不得不說, 因她剛穿越過來那天,圓一師太那張“我心安處即故鄉”的紙條,叫她對這位彷彿世外高人般的老尼姑本能地抱著一份戒懼。因此, 一聽淨明這明顯透著相邀之意的話, 她立時接話道:“倒是不好擾了圓一師傅的清修……”
偏那原本在一旁默默旁聽著的李穆忽然插話進來道:“這也算得是他鄉遇故知了。反正這會兒天色還早,不如我們一同去探望一下圓一師傅吧。”
阿愁不由驚奇地看了一眼李穆。之前李穆還在跟她建議著下山後要一起去這裡去那裡, 卻不想如今忽然就改了主意……
李穆倒也直言不諱, 笑盈盈地對那淨明又道:“你說你們如今是在閬林庵裡掛單。聽說那地方的齋菜十分不錯,只是一向不接待外客。我在京城這幾年, 竟是一次都沒能去過, 如今倒正好沾著兩位小師傅的光了。”
他都那麼說了,淨明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便也笑盈盈地回了李穆一個合十禮,又藉著和阿愁在前頭帶路的機會,悄聲問著阿愁道:“這位小郎是……”
阿愁便也悄聲將李穆的身份給她說了一遍——雖然尼姑庵裡並不拒絕男香客, 可一般來說,會去尼姑庵上香的都是以女施主為主, 何況李穆本身並不信神佛,所以他在廣陵城時,竟是一次也沒去過聖蓮庵。所以那淨明才不認得他。
一聽李穆的身份來歷,那淨明和淨心不由全都回頭看了一眼李穆。
那淨明一向是個活潑的, 便是知道了李穆的身份,也不過是略有些不自在罷了,而淨心則似乎是被李穆的身份給嚇著了,那原本就有些蒼白的臉色,這會兒竟透著股死灰之色一般。
於是,阿愁忽然就記起來,當年淨心可是由王府送去聖蓮庵的。而且,她正是為了替她們身後這位小郎祈禱才出的家……
難怪從剛才起,那淨心就一直以一種奇怪的眼神在悄悄打量著李穆了。如今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後,她這臉色如此難看自是不難理解了——怎麼說,出家人的生活也都是清苦的,何況她未必是自願出家……
所謂“有寺必有庵”,那閬林庵原屬報國寺的附屬庵堂。就如李穆所說的那樣,這座庵堂屬清修庵堂,一般不對外接受佈施,所以,雖然京城知道這座庵堂的人挺多,但知道其具體方位的人卻並不多。
阿愁一行人跟著淨明和淨心兩位小師傅於報國寺的後山上一陣左彎右繞,直到走了約兩柱香的時間,才遠遠看到一座隱於一片山林中的小小庵堂。
圓一師太看到阿愁和李穆時,似乎一點兒也不吃驚,只從容淡定地拿眼看了看他二人,便又繼續敲著她的木魚默唸起經文來。
如果李穆是什麼“訪友”為藉口,阿愁還能靠著圓一師太是修閉口禪的,他倆便是“訪”也“訪”不出個名堂為由來推拒。偏偏李穆是以“齋飯”為由過來的。恰這又正是用午膳的辰光,他們這一來,正趕上庵堂裡的飯點,於是李穆便果然心滿意足地品嚐到了傳聞裡聞名的閬林庵的齋菜。
菜足飯飽後,李穆和阿愁都不耐煩繼續聽那圓一師太敲木魚,便很快告辭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