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此來是為了安舉人的新書,不知可願與小生私下談談?”原來他家開的有書肆,專營印刷各類書籍,並有書店若干。
書肆?這不是印刷書籍的作坊嗎?安木突然明白過來這個謝先要做什麼,忙請他回家商議。
回到家中,在外客廳中坐定後。謝先開口道:“餘少讀書籍曾看到師曠曰,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學,如炳燭之光……天地軋,萬物茁,是以聖人出……”
說了半天,讓大學畢業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的安木聽得如墮雲霧之中,一句也沒聽懂。現在的讀書人說話你不能直著聽,你得彎著聽,他說十句其中有九句是在引經據典,剩下的那句有一半是在嗟嘆。
直到謝先看到安木的表情後換成白話才弄明白,原來他想出版安舉人的聲律啟蒙。
安木腹誹,明明一句話能說清的事情,你扯到師曠身上幹什麼?還萬物茁,我智商也不捉急啊,可我聽了你的話感覺你智商很捉急。
哥們,藥不能停……
可是一想到能出版就來了精神,現在的書這麼貴肯定能賺不少錢!一想到錢,雙眼立刻彎成了月牙狀,笑眯眯的問道:“不知能刻幾版?營利幾何?我家能有幾多錢?”
謝先和人談了無數的生意,卻從來沒有遇到如此直接的,怔了一下,道:“聲律一書共分上下兩卷,一卷九十頁,我家願印五十本,一本先付你五十文。”
現在印書是非常昂貴的,光是去官府交納紙墨錢(印書稅)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而且有的雕版屬於國家限售的不許士子們私下雕刻,必須要到國子監、公使庫、榷貨務這三個部門去購買雕版和印刷。比如民間銷量最大的大曆書就禁止百姓私刻只能官刻,只賣一兩文的小曆書在1071年也被朝廷禁止,從此後市面上只有大曆無小歷,大曆每本數百文,官府盡謀其利。百姓不買不行啊,沒有曆書日子都沒法過,就連春耕秋耕是哪一天都不知道。
寺廟和道觀也有權利印書,只是他們印的全部都是佛經和道經。雖然對本地計程車人開放,替他們印刷一些銷路不廣的書籍或者偷印曆書,但是下來的花費比官府更貴,因為你少不得最後要添一些香油錢。
謝先還未印刷卻願意先付錢,這樣的好事情可是從未有過先例的,大部分書肆都不願意按銷量付款,只願意買斷。
--推薦好友制附片的完本書貴女種田記,現代中醫穿越古代獵戶之家,帶著爺爺、大哥,痴妹、傻弟和瘋狗,改行種田做地主
>;
第33章印書
更新時間2014…4…10 14:03:30 字數:2285
安木卻不知道謝先是一番好意,更不知道自己佔了便宜,表情怪異的看著他。
“五十部?這麼低?”
這部聲律啟蒙在清朝時銷路是非常好,幾乎人手一部。五十部哪裡夠分的?她卻忘了現在是北宋,一本剛剛出現的書籍,有人肯替她印就已經燒香拜佛了。
看到安木的表情,知道她在質疑自家不肯替她父親多印,謝先紅著臉道:“小娘子莫誤會,書籍賣得廣的都是四書五經或是說文解字,買的人多才可以印得廣……”話雖沒有說下去,安木卻聽明白了。
謝先擔心銷量,她卻是絲毫不擔心,聲律啟蒙從元朝時出現後就成了兒童啟蒙的必備書籍。若是一個人想要吟詩做對,那是必須要將聲律從頭背到尾,否則的話等你做詩詞時卻用錯了字,那才叫笑話呢。現在人們還醉心於太學體的生僻字詞中,非奇典奇辭不用,直到歐陽修創造了通達平易的文風后,北宋的詩詞文化才算真正的興盛起來。
而且這本書由於出現在詩詞文化的前面,極有可能會受到那些成年人的青睞,現在畢竟沒有專門蒐集這種對子的書籍。
於是笑道:“謝郎不用多慮,先嚴的這本書,以我之見必是能賣得廣。若是郎君願意多印些,想必日後的利潤必是可觀。”
謝先還真是第一次見到錢不離口的小娘子,而且還是一個六歲的孩子,一下子愣住了!
安木卻好像並沒有發覺似的,口若懸河的說起聲律這本書的好處來。當說到將全書背完之後便可以隨便的寫詩,謝先的目光突然熱切了起來。
“這話,可是克明兄生前所說?”謝先焦急的問道。整個陳州都知道,安舉人的學問算是撥尖的,不僅因為他是苦涯先生的親傳弟子。更是因為他所做的明經花團錦簇,知州和通判便曾點名說過此子將來必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