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私塾裡的讀書聲慢慢的停了下來,呂氏急忙用撣子將自己和馬婆子身上清掃乾淨,整了整衣襟,端著茶盤進了屋。
張致和側著身子讓呂氏往書案上端茶,鼻尖聞著團茶的清香微微頜首。吃了一口後,滿口生津,訝道:“是明前的水芽?”
呂氏將茶盤斜擋在自己和書案之間,規規矩矩地福了一福,“回先生的話,是今年的水芽,苦涯先生剛剛得了幾斤,特意給家裡送來的。”
“好,”張致和一連說了三聲好,隨即又端起茶碗放在鼻端嗅了一嗅,臉上露出陶醉之色。
安木看了奇怪,也學著先生的模樣將茶碗放在鼻端,可惜卻只聞到一股微微的酸味,卻沒聞出後世那股清香來。怔了怔,眼睛又往大郎和銘哥臉上望去,卻見這二人也是一臉的陶醉,好像手中端的是百花蜜一般。
“這吃茶,一要觀湯色,色純白則茶質鮮嫩,顏色青、黃、灰、紅,均不足取。二要湯花勻細,緊咬盞沿,倘若咬不住,粘不牢,湯花飄零,便稍遜風/騷。若是將龍腦珍菜、菊花之類與茶在一道,茶香吃進花香,花香吃進茶香,這才是上等的茶。你看這碗茶,無色無澤,僅有其味,算不得上好的茶湯……”張致和看到安木皺著眉頭一口一口往嘴裡灌,放下茶碗後微微一笑。
“老師,這吃茶也有這許多學問?”安木本就不想吃茶,聞聽得張致和說起了茶藝,趁勢將手中的茶碗放下。
“若說茶藝一道,當先論分茶,分茶者全靠手腕的力度使湯紋水脈成**蟲魚花草山水,此才是茶藝!”說到興起之處,張致和將呂氏和馬婆子趕出屋外,讓她們將紅泥小爐拎到室內,他則是親自下手,為三個弟子演示了一番如何分茶。
先是攪茶,再是點茶,所謂點茶就是注茶,即用單手提水銚,將沸水注入盛有茶末的茶盞內,邊衝點邊以竹製的茶筅或銀製的茶匙在盞中迴環攪動,使其形成變幻無窮的物象。安木坐在張致和的面前,只見隨著他手勢高低,一縷細長的水流便注入了茶碗中。再細一看,那蒸騰而起的霧氣中隱隱出現了一幅山水圖案。
“我天性魯鈍,自幼年起只能分出山水雲霧,不能分出花鳥蟲魚!”說到這裡,張致和微微而笑,看著面前的安木輕聲說道,“自今日起,大姐午時後便學分茶一事吧。若有不懂的只管來尋我!勿必月餘之內學會攪茶。”
“啊?”安木不妨這把火燒到了自己的身上,連忙抬起頭,還來不及說話,卻聽到張致和又道:“吾昨日觀你之詞,詞中言‘閒歌閒酒閒詩,粗衣卻也趣多。一舟飄然釣煙波。管他去來路,且聽竹裡歌。小院深處去躲。’小小年紀,怎生出如此棄世之語?夫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今日起將這句抄寫一百遍,後日給我。”
“我?……”安木結結巴巴的說不成話,大感懊悔,這詞是她仿著蘇東坡的《定風波》所做,現在蘇老泉說不定剛剛出生,她又怎麼能說自己其實就是仿著前人的作品隨便寫寫。
又聽到先生說要抄寫一百遍,哀嚎道:“老師,一百遍?可否少些?百十文省下來好叫學生做個家用。”
張致和眯起了眼睛,看著安木一言不發,半晌,才冷冷地說道:“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今日起,再臨《廣韻》正文一遍!”
安木:“……”
-------
石炭:是煤炭!炭是指的木炭。
推薦花無雙的田園花嫁,商界女強人穿越成窮苦農家女,且看她如何在這鄉間田園養花種菜低調種田,風風光光帶領全家奔小康。
>;
第52章學習
更新時間2014…4…28 11:15:24 字數:2718
南宋詩人陸放翁曾寫了一首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名字叫《冬夜讀書示子律》,作於寧宗莊元五年。詩裡通篇都在說說了古人做學問用功程度必須要‘無遺力’。在年輕時抓緊大好時光努力學習,莫讓年華付水流,只有重視了“少壯功夫”,將來才會有所成就。
從那一日起,安木三人便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每日卯時開始半個時辰的晨讀。這段時間內,張致和會挨個檢查昨日留下的日課簿有沒有完成。功課檢查完畢,才會開始一天的課程。
每日上午講授百字姓、聲律啟蒙、廣韻、經史子集等。午休後,便是開始臨摹抄字,張致和會當堂點評課業,最終給出‘甲到丁’之間的評價,用紅筆錄在小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