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1 / 4)

小說:重生慈航普度 作者:悟來悟去

情者,智之附也;智者,情之主也。

以情通智,則人昏庸而事顛倒;以智統情,則人聰慧而事合度。

母親生聃,恩重如山。今母辭聃而去,聃之情難斷。情難斷,人之常情也。

難斷而不以智統,則亂矣,故悲而不欲生。

今聃端坐而沉思,忽然智來,以智統情,故情可節制而事可調理也。情得以制,事得以理,於是腹中飢而欲食,體滋倦而欲睡。”

家將問道:“智何以統情?”

“人之生,皆由無而至有也;由無至有,必由有而返無也。

無聃之母及聃之時,無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無情而子獨有情也;母聃皆無之時,則於情亦無也。

人情未有之時與人情返無之後不亦無別乎?

無別而沉溺於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

故骨肉之情難斷矣,人皆如此,合於情也;難斷而不制,則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則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慾損而睡可眠矣。”

眾人聞之,心皆豁然曠達。

周敬王二年,老聃守喪期滿返周。

周敬王四年,周王室發生內亂,王子朝率兵攻下劉公之邑。周敬王受迫。

當時晉國強盛,出兵救援周敬王。

王子朝勢孤,與舊僚攜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國。老聃蒙受失職之責,受牽連而辭舊職。

於是離宮歸隱,騎一青牛,欲出函谷關,西遊秦國。

離開周王朝洛邑不遠,但見四野一片荒涼。斷垣頹壁,井欄摧折,阡陌錯斷,田園荒蕪,枯草瑟瑟。田野裡不見耕種之馬,大道上卻戰馬賓士不息,有的馬還拖著大肚子艱難地尾追其後。

目睹此景,老聃嘆道:“夫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適可而止,恬淡為上。

勝而不必自美,自美者乃樂殺人也。

夫樂殺人者,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兵之所處,荊棘生焉;大兵之後,必有凶年。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則戎馬生於郊。戎馬生於郊,則國亂家破矣。”

話說函谷關守關官員關尹,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

一日夜晚,獨立樓觀之上凝視星空,忽見東方紫雲聚集,其長三萬裡,形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自語道:“紫氣東來三萬裡,聖人西行經此地。青牛緩緩載老翁,藏形匿跡混元氣。”

於是派人清掃道路四十里,夾道焚香,以迎聖人。

七月十二日午後,夕陽西斜,光華東射。關尹正欲下關檢視,忽見關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騎青牛而來。

老者白髮如雪,其眉垂鬢,其耳垂肩,其須垂膝,紅顏素袍,簡樸潔淨。

關尹仰天而嘆道:“我生有幸。得見聖人”

三步並作兩步,奔上前去,跪於青牛前拜道:“關尹叩見聖人”

老子見叩拜之人方臉、厚唇、濃眉、端鼻,威嚴而不冷酷,柔慈而無媚態,早知非一般常人,故意試探道:“關令大人叩拜貧賤老翁,非常之禮也老夫不敢承當,不知有何見教?”

關尹道:“老丈,聖人也務求留宿關舍以指修行之途。”

老子道:“老夫有何神聖之處,受你如此厚愛?慚愧慚愧,羞殺老夫矣?”

關尹道:“關尹不才;好觀天文略知變化。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西行,見紫氣浩蕩,滾滾如龍,其長三萬裡。知來者至聖至尊,非通常之聖也;見紫氣之首白雲繚繞,知聖人白髮,是老翁之狀;見紫氣之前有青牛星相牽,知聖人乘青牛而來也。”

老子聽罷,哈哈大笑:“過獎、過獎老夫亦早聞你大名,特來拜會。”

關尹聞言大喜,叩頭不迭。

之後,關尹引老子至官舍,請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禮,懇求道:“先生乃當今大聖人也聖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竊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為己任也。

今汝將隱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難尋矣何不將汝之聖智著為書?

關尹雖淺陋,願代先生傳於後世,流芳千古,造福萬代。”

老聃允諾,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鑑,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

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稱《道經》。

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