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最後勉強同意教訓一下印度,但還是要他掌握適度。
龍宇新匆匆地離開了中南海。
第一卷 第八十章 教訓印度
(更新時間:2005…10…6 9:31:00 本章字數:6167)
印度是一個有強國野心而又沒有成為實際強國的“泱泱大國”。1962年,印度以為美、蘇、日夾攻中國,有可乘之機,他就乘機出兵中國西藏和新疆,想奪取更多的中國領土。慘敗後確實老實了幾十年。但這幾十年他一直把中國當成了他的主要對手。在冷戰結束後,國際衝突紛紛出現緩和時,印度國內竟然有人鼓吹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妄圖以此來煽動周邊國家對中國的不滿,而使他從中漁利。1998年5月,印度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在多次講話中聲稱,“中國是比巴基斯坦更大的威脅”、“中國在西藏部署了核彈頭導彈對準印度”、“中國侵犯印度邊境,要攫取印度的領土”、“中國支援印度東北部的叛亂活動”、“中國和巴基斯坦組成‘軸心’對付印度”,等等,為印度違反防止核擴散條約,公然試驗原子彈尋找藉口。印度的情報部門公然招募“精通漢語、藏語的年輕人,被錄取者待遇從優,將會有在海外工作的機會,有豐厚的補貼”。在香港迴歸祖國之際,印度的高階官員甚至揚言印度“可以毀滅香港”。
80年代以來,印度全面推行“印度洋控制戰略”,重點發展遠洋進攻力量。進入90年代後,印度加緊實施這一南擴戰略,力圖全面“執牛耳於印度洋”:向東,把其活動範圍擴大並前伸到南中國海及太平洋邊緣;向西,穿過紅海和蘇伊士運河,波及地中海;向南,將遠洋兵力前伸到印度洋最南端邊緣,甚至繞過好望角遠達大西洋。為此,印度雙管齊下:一是建立對印度洋周邊國家的絕對軍事優勢,遏制它們向印度洋擴充套件;二是對印度洋外部的海軍大國實施威懾戰略,爭取達成海上力量均勢,限制它們在印度洋上的行動自由。南擴戰略是印度爭當世界大國總體戰略的一部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印度的瘋狂擴軍,目的是為了完全支配和控制印度洋,重建“印度中心”,並進一步把影響擴至全球。
近年,印度不僅提出“遠海殲敵”的作戰思想,還提出要控制蘇伊士運河、保克海峽、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等五大戰略水道。印度海軍裝備也不斷向大型化、遠洋化發展,重點發展航空母艦、潛艇、導彈驅逐艦和護衛艦等大型主戰艦艇及作戰飛機,並在調整部署。1998年印度又專門在印度洋安達曼群島上組建遠東海軍司令部。它是印度惟一一個由海軍中將指揮的三軍聯合司令部,除負責加強對印度洋的控制外,還把觸角進一步延伸到了太平洋。費爾南德斯在為印度最新戰艦“布拉馬普特拉”號主持下水典禮時就揚言:“從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國海,都是印度的利益範圍……”
中日之戰後,印度的國防部長在電視講話時公開宣稱:“中國遇到的是日本那樣沒有航母的國家,他那小炸彈可以嚇唬一般的軍艦,對付我們的航空母艦就只能是望洋興嘆了!如果中國敢把足跡伸進印度洋,我們就讓他有來無回!”
龍騰集團在伊朗大量承攬工程專案,並在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斯里蘭卡建立超大型的分公司,這使印度政府十分不舒服,他們的總理克里斯多夫曾經多次在國會上說:“不要小看龍騰公司,他是中國政府的一個御用公司,他們插足南亞,就是要配合巴基斯坦包圍我國,我們一定要千方百計把他們的勢力從南亞擠出去。”這次以搜捕娜佳為藉口,出動了軍艦在安達曼群島海域包圍了龍騰的三萬五千噸級的散裝貨輪《河南》號,要求停船上去逮捕娜佳,搜查那失盜的軟體,妄圖挑起事端,乘機把中國人的勢力擠出南亞和印度洋。
龍宇新帶著葉含翠和兩個保鏢趕到《河南》號上時,龍騰的十名保安正拿著導彈發射器瞄準著四周的六艘導彈驅逐艦和遠處的一艘俄羅斯制的航空母艦《孟買號》。龍宇新知道,戰士們手裡有的只是普通的飛毛腿導彈,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印度海軍,龍牙戰士不慌不亂,這使他不能不佩服山杏組軍的能力。
歐陽明正對著麥克風在警告印度海軍:“我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龍騰集團公司的貨輪,我們在公海上正常行駛,請你們尊重國際法,迅速讓開航道,否則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將由你方負責!”
印度軍艦又搬出逮捕娜佳的無理要求,歐陽明立刻說:“娜佳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公民,這是有你們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批准的合法手續的,而且她現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