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如花地主動和黎明智說說話,真的是令到黎明智是欲哭不能。
這種心裡劇痛的感覺跟隨著黎明智非常長的時間,無法逃避,比起黎明智在生命中所經歷過的痛都要痛苦百倍。
黎明智心中不是怨恨小真,而是不敢對她動心而已。那個時候,也許小真也許會覺得黎明智變得無比奇怪的。
原來對自己無比熱情的黎明智,怎麼在那一瞬間就變得冷漠起來了,變得不理不睬,不聞不問,視而不見呢。
其實就是因為這種心裡上的劇痛,黎明智躲著她呢?黎明智也是有苦難言呀,這種感覺,他自己也說不清楚,只能選擇逃避她了。
這個時候,黎明智也開始認識到佛法的浩大,將這個佛法作為人生的意義所在和最終的皈依。在佛法中,而這個情,是人的一個強大執著心,都是需要放下才行的。
但是想放下這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真的是一個無比的痛苦過程,那種痛苦是黎明智從來都沒有經歷過的巨痛,痛徹心扉,就是形容那種的味道。
這種巨大痛苦使得黎明智那個出離的心變得無比強烈,人世間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人是在這個痛苦中苦苦掙扎著,只有走進這個修佛之門,才能真正得到解脫。
就是說這個黎明智的這個正念終於出來,真正明白過來,生命的意義就是修佛,他徹底看破了這個紅塵了,再也沒有什麼值得留戀了,
對於這個令到自己感受到無比痛楚的小真,黎明智心中是沒有半分的怨恨之意,反而是感激的,因為她給自己的是一個助緣,一個幫自己走向菩提道果的助緣。
自己會那麼的痛苦,其實真的和小真沒有半點關係。
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苦難的根源,就是業力,是自己的業力使得自己無比痛苦的,黎明智從佛經中知道了這一點,業力是一切苦難的根源。
第十章 痛苦的根源
這種痛徹心扉的經歷,令到黎明智那顆出離的心變得無比的強烈。
人世間的執著心,歸為這個名利情這三種。黎明智在追求這個名利的道路上碰過焦頭爛額,現在追求這個美麗的愛情,又遭受到這種痛徹心扉的打擊,真的是徹底看破紅塵了。
但是也不是說黎明智就立刻退學去出家,他現在只是感到佛法的浩大,可以為佛法付出自己的一切。
黎明智已經是做好這個心理準備了,就是看破紅塵了。
只要機緣成熟,黎明智就可以隨時可以捨去身邊的一切去出家,這個大學的學業,愛情,還有那個親情都變得是微不足道的了,佛祖釋迦牟尼當初可以做到的,他也可以做得到。
這個釋迦牟尼佛為了領悟到佛法,連那個王位,印度第一美人的妻子都可以捨去,在人間中要飯。現在自己身邊的一切,更是微不足道。
透過對佛法認識的加深,黎明智知道,禪宗只不過是佛法的一個分支而已,代表不了佛法的全部。
就是達摩祖師也不過是才達到羅漢的境界,所以在中國所廣為流傳的禪宗不過是一種羅漢之法,禪宗是一代不如一代,達摩祖師自己都說過,禪宗只有六代之傳,以後就不行了。
傳到六祖後,禪宗中的這個佛法內涵也就慢慢消失了,變成一種類似思辨哲學的學問,也就是沒有了佛法的那種法力無邊的威力了。
到了近代,無論你是怎麼去悟,都變成一種法理上的認識,和哲學差不多了,也就是已經沒有什麼樣的神蹟出現了。
黎明智在禪宗裡面,苦苦的思索,也只是保持在理論上的認識水平,根本就感受不到佛法的威力,是時候應該放棄了。
當年達摩祖師可是神通廣大的,一葦渡江;面壁九年,不吃不喝的;服毒假死後,埋在土下的棺木裡也只剩下一對破鞋,金身已經迴歸到西方佛界去了。
種種的神蹟,都在證明著佛法的無比偉大,是法力無邊的。
六祖慧能也可以保持這個金身千年不壞,在千里迢迢南歸的途中,遭遇到生命危險時,也有這個天龍八部顯靈出來保護他,使得他安然度過了。
在六祖以後的禪宗都以這個思辨理論為主了,一說到這個神通功能什麼的,就說你已經是誤入歧途了,入魔了,就要把你趕出寺廟去。
所以,禪宗也就再沒有這個神蹟的出現了,把佛法當成一種學問在研究,禪宗也就變成一種沒有佛法威力存在的哲學了。
如果是人世間的學問,後世的人不斷的加入自己的見解,這一門學問就會越來越發展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