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必須做好在成功1次前失敗99次的準備,同時還不會因為失敗而傷害自尊。可以說,在任何領域想取得成就,這一條都適用。順便提一句,這並不是說你應該真的按這種比例做事,而是說像他建議的那樣,在必要時不會因為失敗使自我意象受到損害。
看到別人成功時,我們往往看不到或注意不到他們在成功歷程上經歷了多少曲折和艱辛。好萊塢著名女演員將奧斯卡金像獎拿在手中、發表獲獎感言時,我們不記得她出演過的那些失敗影片,不記得評論家怎樣挖苦她,社會怎樣不接受她。當紅作家的暢銷書成為電視廣播的熱議話題、圖書銷售火爆時,我們從來不想他家裡還放有多少鞋盒,裡面塞滿了被出版社拒絕的手稿,或者撕得堆成小山的紙片,那都是不太滿意的草稿和修改稿。寫成本書之前,我寫過的大量草稿和改寫稿現在還堆放在書架上。幾乎每個輝煌亮麗的成功,其陰影中都隱藏著一長串失望、灰心和羞辱。你怎能指望不出現這樣的場面?成功者對此並不以為然。
心靈處方
將過失和錯誤當成學習的途徑來用;然後將它們從腦海中清除。有意記住過去的成功,並在頭腦中描繪。每個人都在某個時侯做成過某件事。尤其是開始一項新任務時,要喚起過去某次成功中體驗到的感受,無論這種成功是多麼微不足道。
自我接受
在後來被改編成熱銷電影《天才雷普利》的圖書中,書中主人公是個飽受痛苦、性格複雜而又自卑的年輕人,生活得很不快樂,不願意接受自我,同時又嫉妒別人,以至於殺害了另一位生活更富有的人,還想取代他進入對方的生活,甚至冒充死者與其女友和家人交往。值得慶幸的是,幾乎沒有哪個人缺乏自我接受到如此殘暴和反社會的程度。更常見的是,這種人在生活中其實在慢性自殺而不是迅速自殺(有時透過酗酒和吸毒,有時候則以不太明顯的方式慢慢自毀)。用梭羅的話說,許多人在“平靜的絕望”中度過一生。
如果一個人得不到某種程度的自我接受,那麼任何真正的成功或真正的幸福他都不可能獲得。世上最悲慘、最痛苦的人,總在不斷說服自己和他人相信:你們認為我是這樣,我偏偏不是你們認為的那樣。當你最終不再偽裝、虛假並且願意還原本來面目時,才會真正緩解痛苦、得到滿足。成功來源於自我表現:當你竭力想成為“某個其他人”時,成功往往對你敬而遠之;而當你願意放鬆下來成為你自己時,它卻通常主動現身。
改變自我意象並不意味著改變自己,而表示改變你自己的心像、對自己的評價、你的自我定義和對真我的認識。樹立恰當實際的自我意象,會帶來令人吃驚的後果,這種後果的出現,並非由於自我轉變,而是由於自我實現和自我揭示。現在的你是一直以來的你,也是你可以成為、應該成為的你。你不能創造自我,無法改變自我,然而卻能夠認識自我,並且能透過獲得真我的心像,最大限度地釋放自我能量。企圖成為別人沒有用,你就是現在的你。你就是你,並非因為你掙了100萬美元,或者在所在的街區開著最豪華的轎車,或者打橋牌總是贏,而是因為上帝在“他”自己的形象中創造了你。
現在的我們,多數人都要比我們認識的更好、更睿智、更強大、更能幹。創造一幅更好的心像並不能創造出新能力、新才幹和新力量,但卻能釋放並利用它們。
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個性,但不能改變“本我”。個性是一種工具、一條途徑、自我的一個焦點,我們可以用它來面對物質世界。個性是習慣、態度和已知技能的總和,我們要透過個性來展示自我。
你身上的缺點不是你的錯。自我接受意味著接受,意味著接受現在的我(就像我們現在表現的那樣)。它不僅意味著接受我們的財富和力量,也要接受我們自身存在的一切缺點、弱點、不足和錯誤。然而,如果懂得這些消極面雖然屬於我們、但不是我們自身,那麼自我接受更容易實現。許多人不敢進行健康的自我接受,是因為他們固執地把自己與自身錯誤混為一談。你也許犯過錯誤,但這並不表示你就是一個錯誤;你也許不能恰當而充分地展示自我,但並不表示你“一無是處”。
在糾正錯誤、克服不足之前,必須首先認出它們。
獲取知識的第一步是承認你對該領域一無所知:變得強大的第一步是先承認你不強大。一切宗教都教導我們,超度的第一步是先自我承認是一個罪人。在實現理想的自我體現目標的征途上,我們必須運用負反饋資料糾正路線,就像任何其他的目標追尋局面中所做的那樣。